现存最早的碑刻
中国现存最早的碑刻是《泰山刻石》,又称“封泰山碑”,相传是秦朝丞相李斯为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所刻。《泰山刻石》共有222 字,四面环刻,各面宽窄不同,共22行,每行12字。前12行是秦始皇的刻辞,后10 行是秦二世即位后循秦始皇足迹出巡时所刻。该石刻原物现存于泰山以南泰安城北的岱庙中,目前只剩下秦二世时所刻的9.5个字了。
《泰山石刻》的前三面是秦始皇即位后28 年(公元前219年)东巡至泰山时所列的诏书,第四面是秦始皇之子秦二世胡亥即位的元年(公元前209年)东行郡县所到的诏书和随从官员的姓名,两次共到了222个字。碑刻的字体均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标准字体,即“小篆”。字形工整,笔画圆润,为秦刻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稀世瑰宝。汉武帝时,泰山发生强烈地震,该碑被震崩。又经过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和长期的水中浸泡,石碑至明代时只存29 个字,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遭火遗失。嘉庆二十年(1815年)于五女池中的残石二方,也就是现在仅存的4行9.5个字。
最大的碑材石 中国石材贸易网 www.cnscai.com
中国现存最大的碑材石是南京东郊中山门外的三块阳山碑材石。这些碑材石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1405年)为父亲朱元璋修建陵墓时雕凿“神功圣德碑”而开凿的。其中最大的一块为长方形,长60m,宽12.5m,厚4.4m,体积为3300立方米,,重达8910t。在这块碑材石上,除了东北面和部分底面仍同基岩相连外,其余部分均已与基岩分离。另外的两个小块可能是做碑座和碑帽之用,所以体积较小。这三块碑材在均为毛坯,如果竖起来,足有70m高,相当于今天20 层楼房那么高。这块举世无双的碑材石下知留下了石匠们多少血汗,终因体积和重量太大,无法运输,一直放置原处,遗留至今。
最早的石雕 中国石材贸易网 www.cnscai.com
1986年,在陕西凤翔县秦宫大墓及其陵园出土的一对“秦俑”,大概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石雕。这对石雕“秦涌”,一个高大壮实,头形平直;一个纤小丰盈,发髻高翘。考古学家认为,这对“秦俑”可能是不同性别的秦人形象。它们不仅反映了秦人浑厚质朴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人们根据性别梳扮不同发型、追求自身的仪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