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授高利红的解读,最初的石材产业,由于开采、加工技术落后,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近年来的环保整治中,全国不计其数的环保问题突出的石材工厂被取缔)
一是扬尘污染。在石材开采、加工过程中,切割、钻孔、道路运输等环节产生的锯泥、粉尘。由于缺乏收集、防护装置,露天堆放的锯泥在有风的气象条件下极易形成扬尘污染。
二是水污染。石材加工过程中,锯石、磨石等工序需要大量冷却、润滑用水。在冷却环节,还需加入有机冷却剂。冷却剂成分较为复杂,毒性较大。因而排出的废水中混杂着悬浮物、石粉末等,极难沉淀,废水一旦流入附近水体,则会严重影响水体水质并危及水生生物。
(2018年,江苏宜兴,矿山宕口整治不力,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三是噪声污染。噪声来源于石材开采加工过程中的大切机、磨光机、切边机、叉车、挖机等一系列机械设备等机械噪声。据估测,在厂区周边可达80分贝以上,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四是固体废物污染。整个石材加工产业对石料的利用率仅有60%左右,石材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渣、锯泥等,大量堆放在开采或加工区域周边。这些固体废物堆放不仅需要占用一定土地,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2019年1月28日,山东烟台龙口市实施关停全市饰面用花岗石采石场工作,要求5日内,要求5日内,厂房拆除,配电室推倒,采矿设备全部撤离,道路全部封堵。紧接着,石材加工企业也面临关停整治,龙口市发出最后通牒:5月10日前最终完成对全市手续不齐全、整改不达标石材厂的拆除工作。)
石材产业发展也造成生态破坏,导致一定区域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具体而言,石材产业导致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其一,因石料开采、加工破坏了山体及依附山体的植被,引发的土壤退化、地面下沉、水土流失等。其二,因废石、废渣等固体废物堆放破坏土壤与地表植被,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壤退化以及石质化或荒漠化等。其三,因废水直接排放至周边水体,导致水生态破坏,如水生物死亡等,甚至人因饮用污染的水受到疾病的威胁。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乃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恢复,甚至永远不能恢复。
事实上,石材产业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并非是不可避免的,从现有的工艺技术出发均有相应的治理措施。比如粉尘污染可以通过设置防风挡墙、顶棚遮盖等措施解决;噪声污染可以通过使用吸声材料处理;固体废物可以进行循环使用;而废水处理则具有一定的难度,石材加工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与悬浮物,对于处理工艺与处理场所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需要建立集中的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石材企业产生的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