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十余年粗放式的发展,严峻的考验终于摆在了澳华面前。在过去的几年里,石材行业低迷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李志宏越发感到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之需。本期人物访谈,对话澳华石业董事长李志宏,试看其如何在层层重压之下,带领澳华突围与新生。
当我们谈行情时,澳华在做些什么?
对李志宏而言,刚刚过去的2014年无疑仍是动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石材行业行情依旧萎靡不振,金融市场震荡延续,一批中小型石材企业率先崩盘,关闭潮接踵而至。
事实上,近几年里,石材人都在承受着莫大的压力。李志宏告诉《海西石材》杂志:“在石材行业发展的前期,手头上只要有点资金,去国外采购些石材回来,就能赚得不小的差价。然而,随着人潮一窝蜂涌入矿山,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也被压缩,单纯买卖石头的时代已经过去。”
以石材贸易和代加工苦心经营了十余年的澳华,如今终于到了转型升级的路口。在李志宏看来,“随着石材行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市场经济在演变,我们的经营理念也要跟着转变,让企业得以与时代接轨。因此,我们要尝试着去做一些延伸。”
澳华转型升级的第一步,便是减少代加工的比重。“诚然,为一些大企业做代加工对我们自身的工艺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一直在做代加工是绝对不行的,因为代加工的订单量并不稳定,长久下去,产品的质量也会不稳定。并且现在人工费一直在上涨,代加工竞争也相当激烈,利润空间其实已经大不如前。我认为,是时候把这一块业务所占的比重慢慢剥离出去了。”李志宏说道。
第二步,考虑到澳华原有加工厂由于场地所限,难以满足产能需求,李志宏决定对其进行钢结构改造,并投建荒料堆场。“有句老话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企业要发展,必定需要练好内功。其实我们中国的经济还是很有规律性的,比如在几年的低潮后,过几年经济又会上去。所以,石材行业总会摆脱低迷的,一旦市场复苏,我们就能够抢得最好的时机,卯足全力去投产。”
而澳华做的这一系列的动作,只为李志宏再三强调的,产品质量。在他看来,从源头上提升产品的质量,是澳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在这买方市场下,质量永远是企业的优先考量,质量跟不上,做再多动作都是多余。”李志宏分析道,“在水头有这么多的石材企业,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成为名牌,有的企业却只能倒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产品质量上的差距。在石材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如果产品质量能够走在行业前列,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陷入价格战的泥淖。而打价格战的后果,往往死路一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业内人士都在感叹石材难做时,澳华已悄然推进质量制胜战略,成为其转型升级之路“持续做强,全面蝶变”的坚强后盾。
标准化与个性化“悖论”
明确了质量制胜战略后,一道难题又摆在了李志宏面前——如果说质量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后盾”,那么要突出重围,仍尚缺一柄“利刃”。
为了打磨好这柄利刃,李志宏提出了两个方针:标准化规模生产、个性化私人定制。在国内石材业发展日益规范化与规模化的现在,随着个性化时尚化消费的兴起,如何实现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融合,将成为澳华能否制胜市场的重要法宝。
李志宏告诉《海西石材》杂志,“以前我们往往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客户给什么订单,我们就照着做。但是,有的设计师的想法不切合实际,他画得出来,我们不一定能做得出来,即使是做出来,也要花费很高的成本。而在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发展,就得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去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这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标准化’。”
所谓的标准化生产,即是每一件产品、每一道工艺都精益求精,从原材料、设计、工艺、生产过程、工序到质检、包装等都有标准化的流程,工人能够在各个工序上有序地衔接,标准化地生产。
而具备标准化流程,工人可以按照既有的经验,各司其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但处在转型升级路口的澳华,显然还需延伸渠道以提高利润,这便是李志宏提出走个性化私人定制路线的原因。
“这几年来,由于资金链短缺,许多炒料的人都在大量抛售石材原料,对整个市场的行情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仅仅只做大板,做贸易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要提高利润,必然要对石材进行深加工,做精品石材。”李志宏解释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材行业除了标准化趋势之外,个性化发展大潮也正风起云涌。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将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结合,提供一个全面、美观实用的家装解决方案,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在重视品质的同时,也要注重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否则,石材行业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
2013年,澳华投建石材精品加工中心,正是基于私人定制战略的考量。据介绍,该加工中心引进了意大利整套全自动生产设备及国内精良生产设备,集科研、设计开发、生产精品于一体,具备完善成熟的加工工艺与生产流程,能够生产整体、连续的石材线条、水刀拼花等上百种优势主导产品。
“其实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并不存在冲突。良好的产品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以精良的设备和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价格方面的优势,以个性化设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功能和时尚需求,通过这2大方针双管齐下,我们最终要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机制,将私人定制与标准化结合起来,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配合客户做些个性化的改动。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也是我们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李志宏如是说道。
两大方针顺利落地后,澳华早已蓄势待发。
在石材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家装市场早已成为石材行业的新蓝海,澳华所有的动作,正是为入主终端做好前期的铺垫。李志宏认为,通过掌控终端,直接与客户面对面,中间能够省去很多环节,这不但能够有效地加速资金的流转,还能最大程度上摆脱石材行业“微利”困境。
实际上,石材企业进入终端市场早已有践行者,成功者有,失败者也不在少数。李志宏之所以信心十足,凭借的是其坐拥土耳其、意大利、希腊、墨西哥等国家优质矿山总代理权,具备丰富多样的石材资源,这是澳华进入家装市场的优势所在。
“目前,国内的消费者对石材的审美观念更倾向于颜色统一、均匀的产品,对石材的颜色搭配、色差要求是比较高的,而我们掌控着多种多样的石材资源,这是进入终端市场不可或缺的资本。”李志宏对《海西石材》杂志说道。
但他也坦言,仅仅只掌控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进入终端市场,必然需要渠道建设。而渠道的建设,需要品牌,需要时间,需要口碑,这将是一段漫长的过程。
“其实做偏向私人定制的家装,相对工装而言难度更大,因为工装采用的大部分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产品。而家装的工程量小且精,消费者往往会带着放大镜来审视。所以,要真正地在家装、工装之间游刃有余,我们还需要时间去积累,比如我们产品的质量、提供的服务、团队的磨合等等,我们都还要继续坚持去做起来。”
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打响澳华的品牌。譬如新东源的米洛西、宗艺的卡斯维诺等等,这些走品牌路线的家装产品目前已是行业翘楚。而在建筑行业内占据相当大比重的瓷砖,更是以成熟的品牌化运作模式而所向披靡。
“水头的石材企业历来缺乏做品牌的观念,而一旦品牌能够做起来,产品的价格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提升。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也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我们毕竟不像一些财大气粗的企业,能够一下子投入庞大的费用把品牌形象做起来。对我们而言,目前更重要的是,从产品的质量做起来,然后把服务做好,再通过口碑,慢慢地树立起我们澳华的形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015年,循序渐进,求新求变,这是澳华对自己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期冀。
来源:《海西石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