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材行业得到高速发展,这不仅体现在产量的增加和规模扩大,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专业领域细分、应用领域扩大、深加工技术提高和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等方面。
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石材工业大国,石材产量、消费量及出口量居世界第一。2006年石材进出口总额逼近40亿美元,其中出口近30亿美元,连续11年蝉连全国建材行业单一产品进出口数量、金额第一。石材行业从建材行业中脱颖而出,已经发展成为专业性强、发展潜力巨大、极具影响力的大产业,并出现了一批现代化石材企业和一批集成化产业基地。
二、国外石材标准化情况
在国际方面,ISO技术委员会设有天然石材委员会ISO/TC196,秘书处设在西班牙。除此以外,许多国家都设立了石材标准化组织,研究起草石材方面的标准,如美国材料实验协会的ASTM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的ANSI标准、欧洲的EN标准、英国的BS标准、意大利的UNI标准、德国的DIN标准、新加坡的SS标准、日本的JIS标准等。
目前,国外与石材相关标准约89个(内容相近的做了合并处理)。
三、国内石材标准化状况
我国石材行业取得长足进步的后面,石材行业标准化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石材标准原技术归口单位一人工晶体研究所(现名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院所,是我国石材行业的主要科研力量,承担了石材行业绝大部分石材标准的制修订任务,是石材行业国家行业标准的解释单位。依托国家建筑材料工业石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一大批技术性、专业性极强的石材科研队伍,跟踪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标准方法,积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的研发,与国外相关组织、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吸收了美国、欧洲等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标准内容,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工状况,逐步完善了我国石材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从整体上看,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石材标准化产品标准框架,有些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些标准是集国外先进标准内容为一体,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属世界领先。但我国标准整体与国外先进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标准涉及的广度不够和标准研究的深度不够。如在理化指标上与先进标准等效,但缺少对石材本身性能更深的研究以及覆盖面不够等问题。
目前我国石材有关标准共45个,包括国家标准19个,行业标准26个。其中,独创标准占全部标准的53%,如异型石材、干挂石材、墓碑石、文化石、石材马赛克、复合石材、微晶石、石材防护剂等。我国一些特有的产品标准成为了国际贸易检验依据,有些可能转化成国际标准。我国天然石材产品标准目前主要包括天然花岗石、天然大理石和天然板石三大类,产品有荒料、建筑板材、异型石材、干挂石材、墓碑石、超薄复合板、马赛克。人造石材产品标准主要有建筑水磨石、微晶石、文化石和实体面材。相关的辅助产品标准主要有石材防护剂、石材胶粘剂、石材密封剂、石材干挂件、金刚石锯片、金刚石框架锯条、锯片基体、砂锯钢砂及开采加工机械设备等。从我国石材标准的应用情况看,国家、行业标准已经为广大质量检验机构、生产企业、用户所掌握并能运用。同时,许多大型工程和出口产品还要求按照美国ASTM或欧洲EN标准进行检验。
随着我国石材行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影响力的提升,国家对石材产业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在连续进行了9次国家监督抽查后,2007年将天然装饰石材列入了国家名牌产品推荐目录,拉开了石材行业名牌战略的帷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论证后,通过网上公示拟成立全国石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且同时成立3个分技术委员会,即全国石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用机械分技术委员会、全国石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产品及辅助材料分技术委员会、全国石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范和应用技术及规范分技术委员会,分别开展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和技术监督部门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标准化工作的鼓励政策,对于我国石材企业和整个行业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企业开展石材标准化工作建议
按照国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修订草案)》中“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承担或参与标委会秘书处工作。产品类标委会的组成应以企业为主体。鼓励来自企业的专家担任标委会特别是产品类标委会的主任委员”的精神和鼓励技术先进的企业或企业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承担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的精神,企业应该成为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工作的主体。这为那些技术先进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也为企业把先进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纳入标准,以先进技术引领行业发展创造了大好时机。因此,企业应抓住目前国家提供的有利时机,深入扎实开展标准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该项工作:
1.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形成行业技术领先优势,成为石材行业领军企业;
2.企业设立标准化管理机构,赋予明确的职责,配备相应人员专职从事标准化工作;
3.开展市场研究,了解新产品的发展动向;
4.开展国内外石材产品及石材产品标准、试验方法标准研究,掌握它们之间的对应情况;
5.根据需要制定、修订标准,并把企业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转化成标准内容;
6.以标准促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以标准促标准,实现良性循环;
7.利用好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政策,以利于更好的持久的做好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