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霜王朝(公元1—3世纪),灰青色片岩,长13.3厘米、宽8.5厘米、厚4.6厘米,出土于巴基斯坦贾姆勒格里。
本报讯(实习生吴奇 记者谢小芳)去年12月24日,本报与旅顺博物馆联合推出特展“每月一宝”,并相继启动了第一季“寻找国宝推荐人”活动、第二季“国宝大PK”活动,今年三月启动第三季活动“我要看国宝”,本月迎来第四期啦,这期咱们去看看刚刚开展的古印度石雕佛头像!
佛陀形象造像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记者了解到,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早期佛教认为佛法最重要,因而在佛教造像中并没有出现佛陀本人的形象。公元1世纪前后,印度西北部的一些佛教信徒认为佛陀释迦摩尼的肉身虽然去世,但他的法身却应与世长存,于是佛陀的形象最终在古代印度的两个区域——犍陀罗与马图拉的佛教雕刻中出现。
本次展品古印度石雕佛像出土于贾姆勒格里,属古代犍陀罗地区,是古印度佛教基地之一,这里充满着希腊古典雕塑之美的艺术气息,十分强调佛教造像的自然写实性。这件展品为日本西本愿寺第22代法主大谷光瑞于1902年11月至1903年1月年间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进行的第一次探险活动所得。1916年,被移至关东都督府考古馆保存,便是如今的旅顺博物馆。
旅顺博物馆藏古印度佛头像,由青灰色的云母片岩雕刻而成,是犍陀罗地区早期造像的典型石材。头发呈波纹状,高肉髻,面部丰满,眉心有白毫,眉际与鼻相连,鼻梁平直,凹目,眼睑低垂,嘴抿合。轮廓清晰,线条流畅,雕工娴熟,雕刻技艺高超。由此可见,这件佛头像是一件融合了希腊化文化和古印度文化的犍陀罗早期风格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