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见到王立和之前已经先被电话里爽朗的声音吸引了,带着防城本地口音,热情而亲和。走进他家,屋檐底下、里里外外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种类包括玛瑙石、图文石、红石、黄蜡石等奇石,大多数都来源于防城江。他介绍说,从防城江的源头扶隆乡顺江而下,随处都可以找到用于雕刻的理想石头,这么多年他已经利用这些石头雕刻了上百幅作品。
王立和从小就喜欢画画,上世纪70年代初,防城镇成立石雕厂,王立和与几个小伙伴一起到厂里做工。说起刚学雕刻的日子,王立和说那是一段非常枯燥的时光。“那时,一天要练十多个小时的刀法,每次收工后我感觉脖子异常疼痛,腰也特别酸。更痛苦的是,手指经常被划伤。”好在拥有美术功底,王立和上手很快,经过几年的学习和苦练,他掌握了一整套的雕刻技术。后来雕刻厂由于经营不善破产倒闭,王立和没有选择转行,而是回到家中坚持雕刻,这一干就是40多年,并在不断摸索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他的作品大多以雕刻观音和神像为主,另外还雕刻印章、摆件等物品,这些都是当地百姓的抢手货。随着名气渐长,也有很多外地客人慕名而来找他下订单。
一间小阁楼,一盏台灯,几把刻刀,这就是王立和的工作室。工作台上,摆放着一尊他最近正在创作的《观音送子》摆件。谈及石雕的造型构思,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言语间不乏自信与骄傲,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位步入花甲的老人。此外他还很大方的拿出作品来一一介绍,《龙凤花熏》《镇寨宝刀》《伏虎罗汉》《哪吒闹海》《嫦娥奔月》……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的石雕艺术品,让人不由沉浸于石文化无以言说的神韵之中。其中《龙凤花熏》和《镇寨宝刀》是王立和的得意之作,作品工艺精巧、造型大气,而《龙凤花熏》更是运用了镂空、精雕等多种技法,纹饰精美、线条流畅,让人叹为观止。王立和介绍说,这两件作品是分别在一块乳黄色玉石上雕刻出来的,由于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所以一个作品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据说看中《龙凤花熏》的人有很多,最近有人最高出价到近两万元钱,他还是舍不得出手。“现在很难找到类似的石头了,最主要的是雕刻这个《龙凤花熏》我倾注了大量心血,自己也很喜欢,所以实在是舍不得卖。”王立和笑笑说。
做事专心、持之以恒、善于思考,是一个雕刻者获得成功的关键。虽然石雕创作很辛苦,但王立和依然甘之如饴,并且随着岁月的沉淀,王立和逐渐对石雕有了独到的见解和感悟。在他看来,石雕创作是一种修行,在一呼一吸、一刀一锥中,沿着石头上面那些大小交织的纹理,将神、形、理、趣融于其中,就构成了一幅幅活泼生动的图画。都说石头是有灵性之物,石能养性,这也难怪王立和在聊及石雕时会是那般专注而又充满激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青一代对雕刻技术几乎不感兴趣,这门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传承危机。“石雕是个纯手工活,石雕学艺的确是很需要吃苦的,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不大愿意从事这个行业。”聊起这个话题,王立和的神情开始凝重,忧心忡忡。在他看来,如何避免这门特殊传统艺术的断层,是一个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隐痛。(记者 林晏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