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秀屿区东峤镇铁炉村的村民来电向本报热线反映上述问题。据村民介绍,近几年来,先后有两三家私营业主租下铁炉村的一片耕地保护区,用于堆放待售的石材。由于这片耕地保护区位于村道旁,而村道是村民自发筹资修建的。然而,自石材转运站“入驻”耕地保护区以来,经常有车辆载着石材经过村道,由于不堪重负路面已出现下陷、裂缝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
另据村民介绍,在这条村道旁边,有一条通向大海的排洪沟。对于铁炉这个沿海农村而言,洪灾来临,这条排洪沟成为村庄最重要的“生命线”。可为了方便装缷石材,有私营业主在排洪沟里倒入土方,筑起一条通向石材转运站的简易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排洪不畅,这条排洪沟在汛期也成为“蓄水沟”。
为此,记者来到铁炉村采访。只见村民所反映的水泥村道已“伤痕累累”。路面出现龟裂及坑洼不平现象,有些地方路基已经下沉。而在这条村道两旁,就是广阔的耕地保护区。除了不少抛荒,大面积的耕地上石材堆积如山。同时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位于村道一旁的排洪沟内杂草丛生,沟内淤泥堆积。而在排洪沟一端已填筑土方形成路面,并与其中一家石材转运站的场地相毗连。
“这大量的石材是从附近山上运下来的,几年下来,我们自己出钱修建的水泥路都被压坏了。”村民老林说,在租用耕地后,这些私营业主把地面填高,每逢大雨过后,地势较高的积水都排向低洼地带,导致临近的田地种物被淹。严重影响产量,“虽然我家的这块责任田没有出租,但因为一下大雨就受淹,因此也只得丢荒。”
“排洪沟被堵了,一下大雨,山上的水流下来后,因为排不出去,大部分都流进了周边的耕地里。”村民林大伯说,“排洪沟不能通畅,一下大雨,地里的作物就会长时间浸水,根茎就会发黑沤烂。就算我们不想把耕地出租,也不能有个好收成。”
一石材转运站业主对记者说:“这路受损不是我一家引起的,因为几家转运站都有运石材经过。而且,村民是自愿把耕地租给我们的,如果不愿意我们也不敢用。另外,排洪沟是另外运转站填上的。”
铁炉村支部书记表示说:“村民反映的道路损坏、排洪沟受堵、耕地保护区堆放石材等问题,村里已向镇里反映了。村里也在积极介入协调这些事情。(莆田晚报 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