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华晶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华晶)先后成功地攻克了超硬材料行业原辅材料、成套设备和先进合成工艺3大技术难题,成为我国超硬材料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科研力量、检测手段、生产能力等综合实力名列同行业国内前3名。目前,公司已申请专利82项,专利转化率高达95%以上。
面对公司取得的业绩,河南华晶公司董事长郭留希深有感触地说:“当今,谁拥有的核心技术最多,谁开拓市场的宝剑就最锋利,知识产权就是我们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的生命线!在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中,我们确实尝到了专利的甜头。”
自主研发攻克核心技术
人造金刚石,是石墨原料经过高温高压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改变其碳分子排列结构而形成的。由人造金刚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金刚石切、削、磨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加工等领域。
在超硬材料行业,我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而束缚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造金刚石合成设备太小,亟需大型化,但这项核心技术目前仅为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所掌握。河南华晶从2001年成立之时起,就瞄准设备大型化的问题,以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科研单位为依托,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
经过对国外大量相关专利的检索、分析和两年多的科研攻关,2003年,河南华晶成功研制出了HJ-650型智能网络化成套设备生产线和新工艺以及HJ-1000型六面顶压特大型压机,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人造金刚石大吨位压机、不能批量生产高品级金刚石的历史。
围绕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吨位压机,河南华晶先后申请了12项专利。该项目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投产后,与传统小型压机相比,金刚石生产转化率提高了2倍,高品级金刚石提高了20%,设备制造成本降低40%以上,节约能源30%以上,且粗粒度、高韧性等指标可以替代进口同类产品,居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并且迅速形成了年产4亿克拉高品级金刚石的生产能力。
眼看着原来名不见经传的河南华晶一鸣惊人,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国内多家人造金刚石“大哥大”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分析了河南华晶大吨位压机多项拥有核心技术的专利以及后来陆续申请的46项“外围”专利后不得不承认,在这个领域很难再有所作为,随即表示出愿高价购买河南华晶大吨位压机的意向。
走出国门跨越专利“战场”
然而,河南华晶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先后投入研发经费3000多万元,建立了新型原辅材料研究室、生产设备研究室等研究室,建立了6个检测分析室和3个中试车间。此外,公司还先后承担了郑州市、河南省金刚石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任务,从金刚石制品原辅材料、合成金刚石成套设备到金刚石制品工具,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使得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源源不断推向市场。
长期以来,国内人造金刚石用高品质的石墨原辅材料多依赖进口,每吨进口价格达到23万元人民币。公司自主研发出的“新型密封传压介质”、“高纯石墨材料”、“粉末合金触媒”等先进的石墨原辅材料,每吨价格仅13万元,摆脱了长期以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同类产品国内企业也纷纷抛来订单。
公司研制的一种超薄金刚石锯片,用于无线电、IT通讯制造等高精加工领域,寿命、效率比传统锯片提高1倍,目前,这种产品仅有日本一家企业能够生产,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
然而,在穿越专利这不见硝烟的专利“战场”、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河南华晶也不可避免地交纳了惨痛的“学费”。公司200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有序排列金刚石锯片,目前世界上仅有韩国一家公司能够生产。但当河南华晶产品准备推向市场,美国多家客户急切盼望购买时,河南华晶通过专利检索发现,韩国这家公司早在样品尚未研制出的时候,就抢先“跑马圈地”,将技术方案在美国和欧洲申请了专利,使得河南华晶这种产品出口美国时不得不慎重对待。河南华晶董事长郭留希痛心地说:“假如我们比韩国公司早半年在美国、欧洲申请专利,这种产品就是我们‘独霸天下’了。”
吃一堑,长一智。如今,华晶公司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及时了解国外同类企业的研发动态和最新成果,适时引进新技术,并尽快加以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公司还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坚持边研发、边中试、边申请专利、边规模化生产,并对专利产出和转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人员给予重奖。近年来,公司把科研业绩突出的4名技术人员提拔为技术中心负责人,并给予了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更加激发了技术人员的科研热情。
“为什么我们的新产品、新技术能源源不断地产出?就是因为我们的技术人员不是呆在实验室‘闭门造车’,而是一天到晚与生产一线的工人呆在一起,随时展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河南华晶副总经理、河南省金刚石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董事长赵清国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说,“目前我们中心针对客户需求组成了12个攻关小组,产品一出来就有客户订购,所以我们公司的专利转化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