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像东西塔,卧倒像洛阳桥”,这句俗语形象地描绘了泉州人的个性。不管是东西塔,还是洛阳桥,都离不开惠安石雕的杰作,还有现代泉州商城“鲤鱼化龙”镂空石刻圆球,都令人为巧夺天工的惠安石雕艺术赞叹。2006年,“惠安石雕”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惠安石雕源于中原,是一种与建筑艺术相生相伴的民间工艺,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经考证,惠安最早的石雕作品是1600多年前晋代开闽始祖林禄墓前石雕,现存年代最早的石雕是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的兄长王潮墓前石雕。新中国的成立大大丰富了惠安石雕的表现题材和社会内容,惠安石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更为惠安石雕的发展创造良机,南派石雕进入一个鼎盛时期,十几万惠安雕匠艺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传世佳作。
惠安石雕作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影响了中国石雕艺术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现代惠安石雕含碑石加工、环境园林雕塑、建筑构件、工艺雕刻、实用器皿五大系列,具体表现形态为圆雕、浮雕、线雕、沉雕、影雕和透雕、微雕、组合雕等八大类上千个品种,主要用于:宫观寺庙、神佛雕像、墓葬、园林景物、城市雕塑、大型人物雕像、建筑石构件、家具、日用器皿、摆设观赏品、旅游纪念品等,多以实用为基础。惠安传统石雕工艺,俗称“打巧”,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捏、镂、摘、雕四道工序。此外,还有“修细”和“配置座垫”等特殊工序。
惠安石雕艺术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又融汇汲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的技艺精华,并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相生相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了蕴涵特定历史信息、题材丰富、雕艺精湛、异彩纷呈的作品,经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从单纯的手工技艺上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石文化,充分展现了勤劳智慧、善良朴实的惠安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创造力,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