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瑞堂的工作室非常简陋,十多平方米的面积,存放着雕刻用的石材、器具等。房间中最引人注目的除了满满一面荣誉墙外,就是叶瑞堂工作的案头了。一张简易的木桌,布满了划痕,这是刻刀和岁月留下的痕迹。每天,叶瑞堂就在这个案头伏案雕刻,进行艺术创作。看到记者到来,叶瑞堂小心翼翼地拿出了自己的珍藏——一组获“明清居杯”金奖的石雕印纽作品。这组作品由18方印纽组成,造型以古兽为主。这些古兽或坐或卧或趴,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印纽中,其中有一方是叶瑞堂最为珍视的,这方印纽材质为昌化石,颜色为青绿色,依照石头固有的纹路,叶瑞堂在表面雕刻了山、水、青松等图案,意境深远,颇有国画之风。这方印纽的名字叫“高山流水”。
40多年来,叶瑞堂手中诞生的石雕印纽不计其数,说起自己的雕刻之路,叶瑞堂感慨万千。“我20多岁时接触石雕技术,经过岁月的打磨和历练,如今是技熟人老啦!”叶瑞堂说。他擅长雕刻印纽,“印章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追求视觉、触觉、感觉的协调统一。”说起印纽雕刻,叶瑞堂很有心得,“你看,一枚印章,四角一定要饱满,线条要流畅,造型要简洁大方。”这些造型的灵感从何而来?叶瑞堂说,靠观察,靠想象。叶瑞堂平常特别注重观察身边动物的形态、姿势,以此获得创作的灵感。一天晚上,叶瑞堂看到家犬静静地卧在角落里,这一场景给了他灵感。于是,他披衣而起,打着手电筒,对照家犬安卧的姿势开始雕刻印纽。“不敢开灯,生怕惊动了它。”叶瑞堂说。这方印纽也成为获奖作品之一。
叶瑞堂雕刻的材料以四大印石为主,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对于四大印石的现状和未来,他表示担忧。“我经常去昌化、青田等地购买材料,好的印石可遇不可求。近几年来,四大印石资源濒临枯竭,没有原材料,没有热心雕刻事业的年轻人,这门艺术要走下去,真的很难。”他说。像叶瑞堂这样的老民间艺人,每天都在为艺术传承的难题烦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