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多年,弹指一挥间,石河子垦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十几万军垦战士,把一个区域面积7509平方公里的荒原,创建成中国第一人工绿洲,同时也拥有一座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有独特的军垦文化的绿洲新城——石河子市。
在这片绿洲上分布着18个农牧团场。石河子游憩广场有一座 “军垦第一犁”的雕像,那是当年军垦战士艰苦创业、血汗凝成的见证。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进驻石河子,随后转业屯垦,拉开了举世无双的军垦大业的帷幕。半个多世纪以来,石河子人艰苦创业,在亘古荒原、戈壁瀚海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现在,因军垦而生、缘农垦而兴的石河子,已成为一个以大农业为基础、轻工业为主体,工农结合,农工商贸综合经营、科教文卫体协调发展的新型绿洲。
石河子游憩广场还高高耸立着一尊王震将军的雕像。雕塑由铜铸的王震将军全身像和一匹花岗岩石雕塑的战马组成,那是当年王震将军走马踏勘、憧憬石河子新城的风采。50多年来,石河子这块激情燃烧的土地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批优秀青年,包括汉、回、维吾尔、哈萨克、满、蒙古、壮等30多个民族,他们在这里播种希望,收获理想。
石河子的农业系典型的灌溉农业,以18个大型国有农牧场为主体,现有耕地面积17.51万公顷,农业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农业商品率达80%。

作为自治区和兵团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石河子先后荣膺多个称号,并成为新疆的“红色旅游区”。 (资料图片)
在石河子,神内纯天然胡萝卜汁是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一枚硕果。来自 “中国蟠桃之乡”的农八师143团的花园蟠桃,已备受海内外市场青睐。花园蟠桃鲜艳诱人,肉质细腻,甘甜可口,味道鲜美。同样,下野地的西瓜以甜、沙、脆而蜚声区内外,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瓜熟季节,来这里拉瓜的车川流不息。炮台红甜瓜,以美其形,香其味,脆其肉,甜其汁,沁其心而家喻户晓,在全国供不应求。石河子种植的番茄以着色优良,红色素、维生素丰富著称,目前,石河子已有番茄酱厂5家,成为新疆 “红色产业”生机勃勃的一支力量。
石河子的工业是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自治区举足轻重的轻纺工业和塑化工业基地。在全部500多种工业产品中,55种被评为国家及省部级优质产品。西部大开发以来,石河子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腹心,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实施优势资源转换,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石河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经济快速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推进和带动“农业机械化、节水灌溉和现代农业示范”三大基地建设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棉花、畜牧、果蔬、种子四大主要产业持续发展前程似锦。
石河子的绿化覆盖率达41.6%,人均绿地面积8.6平方米,植树面积达26万亩,若以两米的株距排成单行,将超过10万公里长。这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欧亚大陆桥和312国道,分别从市区南北两侧横贯而过。作为石河子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区东部迅猛崛起,广纳客商。从开发区往东北约3公里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备用机场石河子机场,业已落成。面向21世纪,石河子市将与时俱进,稳步发展。
50多年,一颗 “戈壁明珠”闪耀在中国西部,再过10年、20年、30年,这颗明珠要让世界瞩目。不管怎么变,石河子依然绿风如故,诗情如故,妩媚如故,灵秀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