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石材基地”的新活力
汽车行驶在324国道上,透过车窗一眼望去,种类繁多的石材陈列在公路两旁大大小小的店铺内外。“这里就是我们云浮市‘百里石材走廊’,沿线分布着3,800多家石材企业。”车里的当地人话语之间流露出难掩的自豪。
云浮很早就是中国乃至世界名优石材生产加工、商贸的集散中心,石材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素有“石材之乡”的美誉。
据悉,云浮市内蕴藏着可开采、利用的石材达13.8亿立方米,但由于经过200多年的开采,这里可供开采的石材资源几近枯竭。为解决这一问题,云浮市一方面从世界各地大量进口各种石料,做到“世界名石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不断提升石材产业的创新水平,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去年12月底,亚洲最大的人造石生产线—百里通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在该市云安县投产。该项目投资2.45亿元,可年创产值15亿元,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人造石生产线。目前,云浮作为“中国石材基地中心”和“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的地位依然稳固,每天都有来自西班牙、土耳其、希腊等世界各地的石材通过港口、陆路进入云浮,经加工之后销往国内各地及美国、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国家。
2006年,云浮石材工业产值达30亿元人民币,出口达12亿元人民币,企业规模、年产值、产品质量方面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民营企业翘龙头
创立于1983年的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养鸡、养猪为主导,兼营食品加工、动物保健品的跨区域发展的大型畜牧企业集团,公司在全国14个省(市、区)建成40多家养殖分公司,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温氏集团从1986年开始与农户合作,在当地开创了“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的先河。这种模式实现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将农户的土地、劳动力和公司的市场、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实现了有机结合,既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带领农民奔康致富,又为政府分担了物价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带动了公司的快速和健康发展。据统计,从1986年只有5户农民与公司挂钩养鸡开始,到现在集团已拥有30000多户挂钩养鸡、养猪户,其中在云浮市拥有12000户合作养殖户,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
近年来,云浮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云浮市民营科技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还成立了云浮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全市中小企业在创业辅导、投资融资辅导、市场开拓、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等方面提供服务,并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软环境。
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云浮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至2006年底,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到4.9万户,比2003年增长28.9%,其中私营企业1819户,增长84.3%。民营工业增加值60.1亿元,增长103.1%。
古宠生态文明村的发展经
走进革命老区云浮市云城区安塘街古宠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洋楼,平坦的水泥公路贯穿全村,路边绿树葱葱,花香宜人。
“我们村里现在已经实现了雨污分流、人蓄分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村道硬底化、环境绿化美化。”古宠村一位干部说。
穿过绿草青青的村文化广场,记者来到了一位村民的家里,三层小洋楼内装修得非常舒适,屋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厨房、厕所干净整洁与城里不相上下。
古宠村还充分发挥地利优势,创办了一公里长的古宠石材走廊,引进了50多家石材企业,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使全村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突破。此外,古宠村农民更新观念,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重点发展优质沙糖桔,目前,全村共种植沙糖桔1300多亩,种植大户有80多户。
古宠村占地面积6.5平方公里,共有农户512户,总人口2059人。2006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81元。近年来,古宠村委会先后被省、市、区、街道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文明村”。
“破解农民看病难”
2004年,云浮市开始实行合作医疗和补充医疗的双档并行制,即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户每年多缴5元保费可参加补充医疗保险,赔付额是10000元,这样总赔付额就提高到12000元。2006年合作医疗设置为1档和2档两个独立的档次,补助上限大幅度提高。到2007年1档年累计补助上限从6000元提到10000元,2档年累计补助上限从30000元提高到50000元。云浮市的双档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荣获“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奖。
村民们曾这样对比:“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之前,一年的收成很可能就因为一次生病而全部花光,所以有病也只能在家熬。现在,‘小病不看,大病没钱看’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2007年全市参加合作医疗172.3万人,覆盖率为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