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亿吨、集装箱突破200万标箱的目标要求,泉州必须确保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超过20%%、集装箱年均增长超过25%%。该速度一提出,就遭到众多质疑。泉州只能埋头苦干求赶超。
如今,滴水的努力有了穿石的成果。今年第一季度,泉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位居全省首位,集装箱3月份完成量创历史单月新高。
一脚跨入百万标箱俱乐部
新近的突破,不得不提集装箱。
泉州港,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直到1997年10月才有第一座集装箱码头建成投产,当年成绩自然不佳,仅有2.31万标箱。去年,泉州港拿出100万标箱的成绩,仅用10年时间,一跃成为中国港口集装箱百万标箱俱乐部的第14名成员,同时缩短了与发达港口10年的差距。其中,内贸集装箱运输综合实力居全省首位,成为全国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六大港口之一。今年3月份,集装箱完成量再创单月新高,为冲刺120万标箱的年度计划带来了美好的开端。
重走“海丝路”拉开帷幕
外贸航线“航线少—货源外流—航线撤离—货源更加外流”的恶性循环,一直是泉州港口航运之痛,想在短期内实现跃升几乎不可能,然而,困难总是与希望共存,重走“海丝路”亟待成为现实。
站在“海丝路”起始点的泉州港,中远集团雄心勃勃,打算重走“海丝路”,开辟东南亚航线和中东航线。今年3月19日,石湖作业区成功开通东南亚航线,首航的“肇庆轮”驶往马尼拉,沿途靠泊香港、马尼拉南港、北港,一出击就赢得不少市场份额。尽管泉州的外贸航线屈指可数,可该航线的成功,依稀再现了古港水路的繁荣。一旦泉州湾航道年底疏浚完毕具备迎大船能力,泉州——波斯湾航线也将开通,1000多年前要花一年多才能到达的彼岸,只要10多天就能到达了。
进港铁路实现零的突破
“海铁联运”多年来也是泉州羞于启齿的尴尬。
今年,泉州没有铁路直通港口码头的历史终于被改写:漳泉肖铁路支线直接延伸至泉港肖厝港区沙格作业区堆场,成为连接湄洲湾主枢纽港的第一条铁路。该条铁路使肖厝港区的货源腹地延伸至闽中、江西乃至湖南等内陆地区。3月2日,运载1500吨铁矿砂的火车从沙格作业区驶往三明,标志着沙格作业区发往三明钢铁厂的铁路运输专列正式开通,泉州“海铁联运”有了开始。漳泉肖铁路开进肖厝港区,紧随而至,向莆铁路也规划了连接肖厝斗尾、港区的铁路进港支线。系列进港铁路的规划建设,将与泉州的公路、航空、码头实现对接,构成较完整的立体交通体系。
建东南沿海最大石材交易中心
谈到石湖,就会谈到石材。泉州港石湖作业区距离世界级石材加工基地—南安水头和惠安崇武都仅约45公里,拥有10万吨级深水泊位和强大的装卸能力,近几年来逐步成为石材贸易商的首选装卸货港口。而新的石材物流园区的规划,目标直指东南沿海最大石材交易中心和全国惟一的石材进出口大港,建设完成可实现石材年交易量180万吨至260万吨。
泉州港口深水岸线资源丰富,临港产业大有前景,石材物流园区只是其中一环。泉州有更大的愿景:依托南安水头闽南建材市场、惠安石雕石材生产基地、石湖石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石材建材加工业,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争取建成国际石材加工中心和贸易中心。
肖厝4#-6#泊位、泰山石化10万吨级泊位、福炼“一体化”30万吨级原油码头泊位、中化重油加工配套码头项目、石湖5#-6#泊位等重点码头项目如期竣工投产,将确保泉州建设亿吨大港目标的实现。惟有如此,泉州才能最终形成以泉州中心港区和湄洲湾南岸为新港区、以深水泊位码头为主体、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港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