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同义挂掉电话,扭过头,向记者摊了摊手,“那边领导催着拆,这边又让我手下留情,你说这该咋办呢?”
电话是市里一个熟人打的,想让他通融一下,二七广场、亚细亚商厦等几个地方的大广告牌,能不能不拆。
“我一直很尊敬你,不过这个事情我也没办法。”司同义告诉对方,他只能公事公办。
4月6日中午,在“郑州市东西大街———郑汴路综合整治项目部”,经理司同义又一次接到了说情电话。
司同义的另一个身份是郑州市市政局副局长。
眼下,他最重要的工作是拆商铺的牌匾和广告牌。
如果商户不听,就动用城管队员,强拆。
强拆与流血事件
强拆者连连警告:“我们代表政府在执法,后果自负!”商户质问:“办事处哪来的执法权?”
4月5日下午5时,郑州西大街西口。
奥罗拉钻石店,女老板温玲从店里冲出,劈手去夺城管队员手中的红色警戒线,“不让你拆,就是不让你拆!”
温玲已有6个多月身孕,挺着大肚子,与十几名男子对峙着。
十几个人中,有城管队员、街道办工作人员、警察。
对峙持续到夜晚。
当夜,温玲跟亲戚睡在面包车内,车就停在店门口,守着她花了七万多元装修的门牌匾。
远处,一辆灰色小轿车内,坐着二七区城管局的一名官员。
零时左右,一辆铲车开到门前小广场上,把一个报亭连根铲走了。
温玲无法入睡,她走向小轿车。那名官员说,“我也是职责所在,领导不让我走,我也不敢走。”
对峙,牌匾暂时没拆,但温玲很焦虑,强拆的气氛笼罩着她。
之前,4月3日,同是西大街上,鄂尔多斯旗舰店的店主刚离去,“大盖帽”等三十多人搭起脚手架,将数十平方米的牌匾拆砸一空。
现场录像显示,相邻服装店的女老板拒绝在店门前拉警戒线,被几名大汉反剪双手。有商户上前声援,发生激烈争吵。西大街街道办一工作人员连连警告:“我们代表政府在执法,抗拒执法者,后果自负!”商户质问:“办事处哪来的执法权?”
没过几分钟,对商户的群殴便开始了。有名女性商户,被踢中小腹,她后来说下身流血不止。还有名商户被打得头部流血,又被带去派出所。
再之前,3月31日,东大街上,“好日子”橱柜店的女售货员以跳楼相威胁,也没能阻止牌匾被拆。那时,“好日子”刚开业三天。
这一天,数十名闻声而动的商户,与强拆人员发生争执,东大街发生拥堵。
就在这一天,东西大街整治项目部经理司同义告诉当地媒体,东西大街500多家门店,至少有一半需要拆换牌匾。
此前,3月17日,东西大街上的商户收到公告,称要对街区进行综合整治。
温玲说,她3月21日接到“责令整改通知单”,要求“清理门窗小广告”、“整治门前台阶”。她感觉很好完成,没放在心上。
很快,强拆事件发生了,又很快,拆迁队到了她的店门前。
背后的政府令
“执法者”挥着一份文件,说,是市长让拆的
来到温玲门前的强拆队,是司同义的项目部组织的。
他们手持“尚方宝剑”———商户们说,在4月3日晚的强拆事件中,“执法”队员挥着一份文件:“是赵建才让我们拆的!”
赵建才是郑州市市长,那份文件是《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72号)。
司同义的项目部整治牌匾,“法律依据”便是这份政府令。
这份政府令称,《郑州市城市霓虹灯门头牌匾和夜景照明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3月14日开始施行。
司同义说,为了出台这个管理办法,市政局一共拟了6天。
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城市霓虹灯、门头牌匾应按照设置规划和标准进行设置”。
司同义认为,这是政府授权市政局对店铺牌匾进行统一设计、管理。
按司同义的规划,牌匾要统一色调:东西大街文庙以东,以暖色调为主,以西,则主打冷色调。
牌匾的位置也要统一:“应设置在一层门楣以上,二层窗户线以下”,“上下一条线,伸出一个面,距地一样高”。
对牌匾的材质也有要求:必须采用高品质、高品位的,禁止“低档”的。
市政局还计划统一标志:在文庙附近店铺围墙上,全部装琉璃瓦,沿街商铺牌匾右上角,全部喷上篆书的“商”字。
还计划建雕塑,灯具市场门口立一个灯具雕塑,玻璃市场立一个玻璃雕塑,水暖器材市场,则立一个大水龙头雕塑。
“我追求的效果是,随便在东西大街上拍张照片,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东西大街。”郑州市市政局负责人曾告诉媒体。
司同义说,这次整治力度很大,供电、通信、邮政等部门的设施也在整治之列。网通在东西大街共有50个电话亭,他们通知网通只能保留10个,网通未理会。4月4日,司同义让人通知网通:“今天再不拆,电话亭就是我们的了。”
当夜,50个电话亭全部被用电焊机齐地切掉。
“网通公司现在想要回电话亭。”司同义说,“要回可以,但拆除的人工费,网通必须给我出了。”
“我们对他们已仁至义尽。”司同义称,拆前给商户发文件、解释,也给了充分时间。
按计划,4月8日新郑祭祖大典前,东西大街的整治工作要完成。因阻力较大,又延期至4月15日。
这让司同义和他的项目部,压力很大。
创文明城市的重任
管城区一份文件显示,完不成任务,挂上“黑旗”者,主管党政副职一律停职
司同义带领的整治项目部,归郑州市城市建设管理工程指挥部管理。
指挥部由郑州市副市长穆为民负责,下辖50个项目部。其中,9个项目部的工作是打造“十大精品街道”。
司同义负责的东西大街和郑汴路,便是“十大精品街道”之一。
司同义说,打造精品街,直接原因是“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需要”,深远地说,是为“在有3600年历史的商都,打造城市名片”,像上海的南京路、武汉的江汉路那样。
有商户质疑,统一牌匾就是文明城市?司同义回应,文明分两种形式,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形象。不能说统一牌匾,整治街景便是文明城市,但是文明城市一定不能杂乱无章。
对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简称“创建”),市政府实行台账制度,具体路段和店铺落实到人头,完成情况直接与考核挂钩。作为市政局分管规划的副局长,又是东西大街整治项目部经理,司同义说,任务必须完成,否则,“不用等年终考核,一个月的进度完成不了,就有可能随时拿下”。
管城区委宣传部的一份文件显示,完不成创建任务者,五天口头警告,十天“黄旗”警告,十五天“黑旗”警告。凡挂上“黑旗”者,主管党政副职一律停职。工作不力,拖创建后腿者,正职一律免职。
据当地媒体报道,郑州市政府今年计划对158个项目投97.08亿元,其中,城建项目占83.76亿元。
据司同义讲,东西大街的整治,政府先期出资4000万元。
腾出的广告位拍卖
一位资深广告人估算,广告权收归政府后,年广告总额保守估计有数十亿元
在花大钱整治牌匾的同时,政府被指责“与民夺利”。
据司同义讲,腾出的广告空间,政府将统一拍卖给广告公司,“政府、广告公司和业主,将参与广告的分红”。
这让商户们很担心———若别的品牌从政府拍下广告权,设了大广告牌,“生意就没法做了”。
橱柜商户兰红说,若按要求改,她的牌匾也就50厘米高,“夏天树叶一繁茂,路上的人根本看不到招牌。”
兰红等商户还提出,他们经营的是连锁品牌,总部对装饰有统一规定,达不到标准,将可能被撤销加盟资格。
对此,司同义称,政府考虑到了,连锁品牌可用特殊标志和颜色,但牌匾的规格要与其他商户统一,而且“必须经过我们批准”。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2004年6月《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市政局已不再拥有对户外广告的审批权和年审权。
现在,有了那份政府令,司同义表示,在“创建”的形势下,市政部门要以“事后监督”的方式,来弥补四年来缺位的“事前审批”。
在市长签署172号令前5天,3月9日,市政局呈送市政府的文件中,请求将牌匾霓虹灯广告的审批实行分级管理,其中面积超过10平方米的,归市政局审批管理。
一位资深广告人估算,以郑州的城市规模,市区临街墙面广告权收归政府后,年广告总额保守估计有数十亿元。
司同义说,“十大精品街”乃至全市整治后,腾出的广告位能卖多少钱,尚未估算。但此前他曾与苏州的同行交流过,在苏州,一条街道的广告位,可为政府增收千万元,“郑州与苏州有无可比性,还有待研究”。
民与“官”的交涉
商户们期待与政府协商解决问题,同时,他们也聘请了律师
对于政府打算拍卖广告位的行为,商户们咨询律师后,提出,按物权法规定,墙体空间的使用权归业主。不过,整治项目部的认识正相反,司同义认为属于政府,“这是毋庸置疑的”。
“你们的大招牌占的位置属于社会公众,被你们免费使用这么多年,够便宜你们了。”4月1日,在与数十名商户的“交锋”中,司同义说。
这一次的交涉,双方不欢而散。
强拆的氛围下,东西大街的一些商户挂出了“转让”的字样。
同时,商户们也期待着与政府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4月4日上午,数十商户开了一次碰头会,选出了代表。
做卫浴用品生意的刘智德被推举为首席代表。他劝阻了去“堵路”和“上访”的提议。
不过,商户们还是表现了“抗议”:他们将相同规格的“暂停营业”字样,贴在了门店橱窗上。
商户代表说,他们请了一家知名装饰设计公司,想让他们设计门牌匾,希望能达到“美观”与“商户受损程度最小”的结合。
在准备谈判的同时,商户们还凑钱请了律师,准备告政府。
4月6日晚,数次打电话后,商户代表刘智德、兰红等见到了司同义。据他们讲,司同义答应将商户的意见和方案传达,使事态不再激化。
不过,第二天中午,司同义对记者说,几个积极谈判的代表,自家牌匾严重超标,“无非是想保住非法占据的公共资源”,“项目部不会妥协”。
这一天,钻石店主温玲妥协了。
六个月的身孕,与工作人员的对峙,她已无力招架。
4月7日晚,工作人员拆除了她二楼以上的招牌和灯箱广告。之后,脚手架又挪向旁边的商户。
据司同义讲,按计划,“十大精品街”整治的经验和内容,将在全市推广。
也就是,郑州市区数万商店的牌匾,都将成为被治理的对象。
核心提示
3月下旬开始,郑州市东西大街等十条路段的商户们,忧心忡忡———他们的牌匾多数不合政府的统一“标准”,需要拆除。如果他们自己不拆,会有“大盖帽”带队强拆。
此事的背景是,郑州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城市名片———建设“十大精品街道”。举措之一便是商铺牌匾、广告的统一。
过程中,临街店面的墙体广告权,“姓私”还是“姓公”的问题,也成了商户与政府的矛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