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真正价值在于传授一种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技能。据悉,2002年有近1500位业内人士参加了各类职业人才培训活动,为2003年的职业人才培训市场打下了继续发展的良好基础上。那么2003年我国会展职业人才培训市场与去年相比,将有什么样新的改变呢?
专业化培训升温一个专门为我国会展设计人员搭建、汇集国际展览展示设计前沿理念、最新资讯和有效的经验,进行国际化学习、交流及发展的平台——2003年“中国会展设计师培训班”,于2003年3月21至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此次培训活动是以“培育中国品牌会展设计师”为目标,在“德国展览展示协会”的支持下,由我国第一个会展专业研究机构——重庆海钠会展研究所主办。培训将通过中外会展设计专业人士教学,汲取当今国际上最领先的经验、风格和趋势,以典型案例剖析为主要教学特色,使学员了解新材料、新结构之运用及设计方式之变革,把握前沿广告策略,获得国际化设计理念及实战水平,提升为客户打造市场形象的技能。
今年5月19日至23日,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和市会议展览业协会共同举办“企业参展专业知识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参展营销战略和品牌战略思考”、“参加国际展览会注意事项”、“智能展位设计的特殊性与企业形象及品牌的突出性相结合”、“展前宣传策略”等。目前企业参展普遍缺乏技巧和专业性,参展效果不一。他们此次组织该培训,从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信息学的最前沿出发,汇聚展览业务链各个相关环节,帮助企业最有效地利用展会这个最佳营销工具。
“小语种”培训走俏上海每年各类国际性会展多达上百场,2010年的世博会申办成功更奠定了上海正在朝国际会展中心发展中国家地位。根据业内的经验,举行大型国际性活动的城市首先缺乏的当是“小语种”人才。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现在英语已经为许多人掌握并运用,但由于“小语种”人才相对缺乏,在就业市场上已经日益显示出了供求矛盾。有关人士分析说,目前中国内地的语种人才基本能满足一般的国际活动需要,但随着会展业的发展,现有人才不能适应需求。中国加入WTO后,与国外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上海成立分公司,上海作为中心大城市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进一步紧密,经常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和活动,上海目前也面临着除了英语、日语等大语种外,其它小语种捉襟见肘,面临着像西班牙语、朝鲜语、俄语的人才短缺的局面。据上海的部分培训机构的统计数字显示,近两年参加“小语种”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不少人坦言,学习“小语种”是为了获得有含金量的证书,从而增加今后升学和就业的砝码,或是为了今后出国能多一种选择,多一个机会。
国际化培训火爆为满足业界对短期培训的需要,中国贸促会与德国国际培训和发展协会(前身为德国卡尔———杜伊斯堡协会CDG)合作推出了中德系列展览培训班。培训班包括赴德国培训和在华培训,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辅之以业务交流。业务交流是指参观德国著名的展览公司并进行业务讲座;理论学习是指由瑞文斯堡大学教授和德国展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集中授课。德国瑞文斯堡大学是德国惟一的一所长期从事会展研究和教学的大学,该大学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理论与展览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成熟的展览理论。据悉,中国贸促会2002年10月推出了第一个“赴德国展览管理培训班”项目,得到了业界的积极反馈,报名人数远过超过预想。根据中外双方在培训班结束后对参加者进行了跟踪问卷调查,培训的参加者总体上对培训评价积极:82%的参加者认为本次培训内容充实,学习效果好于国内其它培训、研讨会;几乎所有的参加者都表示有兴趣将来再次赴德培训。
高校参与活跃2003年2月21日下午,由中国展览馆协会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会展业高级培训班”在北京大学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培训旨在提高从业者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造就一批展览专业人才,以提高我国会展业的整体运作水平。中国展览馆协会理事长梁文博士说,培训班是首次将会展业与名校名师“联姻”的一次尝试,培训从国际视角、战略高度围绕会展业涉及的不同学科领域,以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观点方法讲解展会的组织、服务、公关、营销以及财务核算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尤其是首次将“消费心理学”导入会展培训课程,强调会展服务应该对参展商、贸易观众的心理需求有所了解,达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水准。培训班不仅是展览技能和管理的培训,还培养了学员一种战略思维的方法。北大方面表示,今后还将筹办“会展业研究生”班,使北大成为中国会展业的培训基地和人才输出中心。
令人欣喜的是,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高校中首开《会展与广告》专业。针对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发展迅猛,而专业人才奇缺的现状,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瞄准市场,结合自身办学优势资源,在全国高校中首开《会展与广告》专业,致力于闯出一条培养会展业专业人才的新路。从目前情况看,会展专业的学生普遍专业思想牢固,学习热情高涨。而且,尽管该专业首届毕业生要在2005年暑期才面对就业市场,但现在就有不少用人单位对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显示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