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台海网1月1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易福进 吴语)厦门石材业将“抱团”到海外发力。昨日,来自厦门石材商会的消息称,已确认上半年将三次组团集体到海外开拓市场。
业界认为,在人民币升值、柴油涨价等诸多运营成本提高因素,石材业经营利润剧减的背景下,“抱团”对采购取得相对廉价荒料、集体应对国外经销商的压价将产生积极效应。
而业内人士同时担心,受到商业利益的分割,厦门石材“抱团”仍难一齐出力。
动作频频:半年内三次“抱团”出海
厦门石材商会最近动作频频。
“比利时驻广州总领事、比利时列日省的有关负责人,都来厦门了。”厦门石材商会办公室负责人黄延华透露,来宾重点推介“欧洲石材配送中心推介会”,并与厦门市石材商会会长许荣旗达成初步意向。
“不少石材企业前来参加推介会,积极性比以往高。”黄延华说,这样的物流中心,对厦门石材企业采购原料、成品销售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上半年,厦门诸多石材企业将集体到列日,寻求新市场”。
与此同时,厦门石材商会近日还确定了两大重大集体海外拓展行动。
据介绍,4月22日-26日,厦门石材商会将组团前往捷克,并参加捷克的建材展;6月份,商会还将再组团考察俄罗斯石材市场。
黄延华告诉记者,与以往组团往往需要大力推介、催促的行情相比,今年反馈上来的情况相当热络,而集体“出海”的频率也增加了。
厦门石材商会同时表示,将帮助会员企业开拓市场,为厦门石材企业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压力当头:石材成本将增二成
一些厦门石企变得爱“出海”,业界的普遍看法是,石材运营成本的剧增是直接诱使因素。
“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今年预计,成本涨幅可能将达25%。”中国最大的石材出口企业——— 万里石公司副总经理黄朝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涨价因素几乎都影响到了石材行业。其中最突出的是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涨价,加上已经进行的退税政策调整等等。
厦门石材商会向记者披露的一组数据,也佐证了黄朝阳的这种说法。
2006年以来央行连续多次加息,银行贷款利息已从原先的5.5%提升至现在的8%左右,企业经营资金承受严重的压力;柴油不断涨价,导致石材业从开采、短途运输到海运运输成本都大幅提高,2007年海运费水平比2006年增长了100%-200%;此外,去年一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大约6%,对出口价格产生了直接影响。
综合起来,去年下半年以来,成本涨幅接近10%。而根据厦门石材商会的预测,2008年,受利息、运费、人民币的变化,行业的成本将再提高15%-20%。
“即使这样,国际上的经销商还想拼命压价。”黄朝阳说,在面对石材行业的激烈竞争,石材企业更多地只能提高自身内功。
业界之虑:能否真正“抱团”?
包括万里石等已经报名参团的石材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海外开拓优质、廉价荒料,拓展新市场,将是他们参团的主要目的。
“与企业孤身奋战相比,以群体形象合力开拓海外市场,谈价的筹码将高很多,更有机会买到优质、廉价荒料,产品也更有望卖个好价格。”卓进石材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厦门的海外矿石主要来自印度、南非、美国、土耳其、伊朗等地。由于矿石资源日益稀缺,过去,这些国家的矿场主们常采用捆绑销售的“套餐”形式,即矿主们采用一定数量内荒料单价可以递减。
比如,只购买一吨某种荒料时,单价是250美元/吨,而购买量超过一定数量后,则价格可能就只要150美元/吨左右。
“集体发力,对厦门石材业的影响更大。”黄延华告诉记者,厦门石材企业主要分布在同安、海沧,虽不少企业走加工和贸易结合路线,但不少外贸订单都交由南安、惠安企业生产,“石材贸易的原材料采购、出口大都是在厦门完成”。
虽然“抱团出海”的好处明显,但业界还是担心——— 面对具体商业利益,石材企业能否真正“抱团”,仍困难重重。
“面对优质荒料,大家抢购;面对国外的经销商,大家纷纷甩卖。”一厦门大型石材经营企业负责国外贸易的负责人说,以往也有“抱团”经历,但“不少企业私下还是小动作很多”。
面对整个行业竞争局势加剧的现实,厦门石企此番能否真正形成合力,该负责人表示持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