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墩,一个曾经以石材业闻名的地方,如今正以生态旅游的新面貌崭露头角。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林墩成功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转变,并取得初步成效。从2019年到2022年,林墩的游客数量从2万人次增长到80万人次,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950元提升至26993元。
在白石社区,当地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工作,拆除了畜禽养殖场、裸房和空心房,将其改造为园林景观和现代农业种植基地。社区尝试发展"农业+旅游、研学、康养"等新业态,力争向综合型度假区目标迈进。
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好的经济效益,林墩的村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例如,林溪村的村民林敏娟将自家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并于今年"五一"期间开张。她发现,与从事石材加工时每天都充满粉尘和噪音的生活相比,现在经营民宿可以倾听鸟语、闻花香,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品质。
在林敏娟民宿周边,各种旅游业态相互补充。曾经的旧石材厂区已经进行了改造,成为了半月山马术俱乐部。这里举办了包括中马协骑手线下分级考核、中国马术协会青少年U系列赛等10场活动赛事。该项目填补了省内马术运动的空白,为林墩增添了特色体育名片。
林墩的成功转型展示了"吃上生态饭"如何带来好的"钱"景。它证明了多元化的旅游业态和产业的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转变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状况,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林墩的经验为其他山区地区走向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通过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些地方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林墩地区的旅游业态多样,狮山健康谷、山水畔国际亲子乐园、温泉小镇等各类旅游项目应有尽有。为了实现林墩的可持续发展,于2021年,林墩提出了"乐动林墩,康养小镇"的品牌理念,将文旅康养、运动休闲、农旅观光、闽台文化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这一举措在林墩办事处以及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地取得了显著成效。
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唐炳昆表示,"特色"和"融合"是产业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这里涵盖了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特色康养和特色文化四大产业,这些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例如,特色农业中的大跨度鸟巢温室运用了AI大数据技术,自动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营养液和环境。此外,这里也成为旅游的载体,吸引了许多游客。该产业园还拥有1200多亩的中医药材种植基地,种植了2250种中草药,与旅游核心板块相结合,孕育出中医康养业态。
借助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溢出效应,周边地区正在筹划更大范围的融合板块。银塘办事处党委书记杨碧成介绍说,白石社区将依托产业园的先进种植技术,与高校、台湾农业合作社合作,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福建省乡建乡创活动。他们计划培育公石松等中草药种植业,带动周边群众种植附加值较高的中草药,打造更大范围的"农业+康养"业态,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000万元。
林墩和白石的转变是长泰区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缩影。近年来,长泰区注重发展"生态+",在"生态+农业"方面,打造了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精品休闲农业;在"生态+旅游"方面,打造了"三山一庙一漂流"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和线路。去年,全区旅游总收入达到35.12亿元。
"绿色是长泰最鲜明的发展底色,我们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积极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全域旅游,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长泰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力。"长泰区委书记胡滨表示。
长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融合创新,将不同产业和业态相互融合发展,可以实现绿色发展和经济繁荣。这种"生态+"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融合开创无限发展
长泰通过大力整治石材产业,成功实现了从随处可见的石材加工厂和粉尘漫天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转变,展示了走向绿色发展的可行之路。这也为其他山区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转变并且做得出色。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同质化和低层次的问题,有些地方的发展只是昙花一现,有些地方则缺乏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泰林墩办事处和白石社区的成功经验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融合"。通过农业、文化、旅游和康养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各产业相互促进,推动了乡村集约化发展。首先,融合理念贯穿始终,无论是农业场馆设计还是中草药种植品类,都始终以融合为目标,各个产业相互协同,互为补充;其次,多产业融合,打通一二三产业的联系,整合资源开发新的业态;此外,多业态融合,将农事体验、康养保健、休闲度假、亲子团聚等各种业态紧密结合,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提升,使得各类游客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长泰的实践表明,融合开创着无限的可能性。多产业、多业态的融合对于发挥生态优势、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