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喜欢出去旅游的人来说,*喜欢去的就是一些有很多【石雕作品的地方,因为在这样的地方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特别是一些大型的石雕作品,在旅客仰视他们的时候,都会感叹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力量,能够在那种条件下雕刻出这么伟大的壮举,需要的是多少人力和物力啊!
其实现在社会中有很多这样的石雕作品都是近现代才雕刻上去的,采用的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的高新科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雕刻的。这种作品雕刻出来之后一样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那种古老的文化气息。但是像是四川的乐山大佛,这种就是从古就有的一个雄伟的石雕作品,这种石雕作品的雕刻是非常苦难的不管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没有上千人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这种大型的石雕作品在雕刻的时候需要的是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在雕刻的过程中是不可能进行搬运的。因此在雕刻这种大型的石雕作品的时候,都是就地取材。像是乐山大佛就是在整个山间进行雕刻的,对于现代人来说想要将一个山移开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要将一个山改变样子,使之变成一个石雕作品那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那需要的是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各种传统的雕刻技巧和手法才能够完成,并且工作的环境都是极其恶劣的,大多都是在悬崖峭壁之间。
想要雕刻出任何一件石雕作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雕刻这种大型的石雕作品,想要雕刻成功就是难上加难了。
制作流程:
1、设计
设计首先是选择题材,就是先将构思好的方案落实在画纸上,经过思量揣摩、讨论修改,确定画稿。接下来是粗绘,就是在开始下刀之前,把造型和图样直接画在煤精原石上。还有就是细描,是在雕刻进行中,把局部细致的描绘出来,便于师傅做精细雕刻。在原石上绘好设计稿后,就可以进行接下去的雕刻了。通常煤精雕刻的设计者不仅懂得美工设计,还了解煤精材质的特性,如韧性、脆性硬度、裂纹发育程度、瑕疵延伸情况等。为了保证设计的最后实现,需要从选料开始,就琢磨每块原石的自然情况。 [6]
2、选料
选料首先是观察煤精本身的颜色和纹理走向,然后再用小刀刮出煤精屑来判断其致密程度。对于煤精来说,还有较重要的一项是判断原石有没有裂纹,特别是隐性裂纹。经验丰富的师傅可以通过拍打原石表面,听声音来判断,但这种技能往往是可意会难言传的。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浸水检测,将煤精原石浸泡在水里使其充分湿润,再捞出自然风干,如果有裂纹,水会集中在裂纹处风干速度较慢,当表皮刚刚风干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到裂纹了。 [6]
3、破型
行话叫“砍大荒儿”,主要是用大号扁铲“大刀阔斧”地砍出作品的大概造型,使其空间关系和几何性状表现出来。如器具就要砍出其长宽高;动物则要砍出其大小体型等。去掉实际轮廓以外的边角余料,一般是先砍掉大料后再切去小料,先正面再后面。另外,还需要平底,就是砍出一个底面,使原石能平稳站立,便于雕刻。当然,还要“剁”掉裂纹和“刨”掉瑕疵,这样就可以得到一块初具雏形的煤精料坯了。 [6]
4、定形
行话也叫作“铲”,即在“砍”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形态。以猛虎为例,根据砍出的造型用中号或小号扁铲铲出虎的虎头和四肢、骨骼和肌肉等,呈现出作品的精、气、神。铲活儿贯穿整个雕刻过程,也是雕刻艺人刀工水平高低的体现。一直以来,煤精雕刻都使用传统工具,这也是此项技艺传承的魅力所在。 [6]
5、细雕
行话叫作“走”。就是在前面铲活的基础上再细整一遍,对砍、铲得到的大致轮廓做准确地修整。还以猛虎为例,细雕猛虎的耳、鼻、眼甚至牙齿等部位,使作品的局部雕刻细致到位,对于前后四肢腹下等需要镂空的部位还要用粗细碾刀“钻”和“搓”。一般这道工序完成之后作品也就完成了八成。 [6]
6、粗磨
行话叫作“抢”。上述工序完成后, 从头到尾再“抢”一遍。因为煤精特有的脆性,在“走刀”的表面会留下大大小小的扁平凹坑,抢活就是用细小的扁铲、圆铲把表面修整平坦。这道工序要特别注意,不能破坏原作品的造型,更不要使作品破相。另外,“抢“还起到了粗略抛光的作用,同时使作品有磨砂的感觉。 [6]
7、抛光
这道工序就是做完“抢活儿”后,用砂纸和布轮再“溜”一遍。这是煤精雕刻的最后一步,要特别注意的是细致抛光是有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