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生效以来,我国迎来了协议中承诺的又一次互降关税。在亚洲轰轰烈烈的建设大潮中,中国与东盟建筑材料关税的互降成为国建材商人与建筑企业关注的焦点,东盟建材市场顺应局势一时间显得一片沸腾。
以政带商成效显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中国与东盟在加强政府间交流的同时,从政府发力助推经济合作到企业主动寻找合作机会开拓市场的经济态势也日趋明显。就中国方面来说,中国的机械电器、建筑材料、电子设备、工程承包、农业适用技术等在东盟国家有着巨大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重点。而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建设的需求不可避免地使多数东盟国家加大对建筑材料多大进口力度。在越南深受欢迎的液体壁纸、在东盟各国口碑颇佳的优质石板材、在中越铁路等交通枢纽中广泛应用的钢材……
目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范围内,各国对建筑材料的进口税率各不相同。2005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货物贸易协议》实行两年来,原本协议中规定的各项税率已经降至一定水平,以建材中的钢铁制品为例,时至2007年,泰国、菲律宾的钢铁及其制品税率已由原来的15%和10%的税率降至8%;马来西亚、印尼对中国的钢铁制品、轻工产品、木材的税率则由原来的15%降低至8%,并将于2010年降低至0。这些敏感产品税率的降低为中国建材进入东盟市场降低了输出成本,增强了中国建筑材料产品在东盟市场中的竞争力。
2007年第12届东盟峰会上,东盟10国领导人联合发表了《到2015年加快建成东盟共同体宿务宣言》,提出了提前5年实现“远景目标”的计划。作为东盟一体化中的重要一环,东盟交通一体化已经被东盟各国提上日程。
东盟各国加快交通建设和推进道路、港口和空运基础设施改造,是缩小彼此间经济差距,努力构建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一些专家分析认为,目前,东盟10国在建材需求方面大多依赖于进口,每年各国建材进口需求额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建材家居行业已成为中国企业开拓东盟国际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市场之一。
从钢材、板材、水泥、五金、陶瓷等建筑材料的生产情况来看,中国的石材、建筑陶瓷、建筑五金产量居世界第一,相比于东盟国家,中国在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在东盟的国家中,越南已建立了一些水泥厂、钢材厂、砖瓦厂和装饰材料厂等,并正在扩建和改进,大力增加建筑材料供给量,但是越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越南国内的房建、公路、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单靠越南国内分散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是难以满足越南各项建设对建材的需求。仅今年一季度,越南从中国进口钢材约100万吨,价值6.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6%和17.2%与此同时,从中国进口钢坯47.3万吨,价值2.0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2.1%和25.5%。泰国则与越南大体相同。而缅、老、柬三国建材工业相对薄弱,仅有少量水泥厂、砖瓦厂和陶瓷厂等,而且质量较差,钢材基本依赖进口。高标号水泥、装饰材料的进口量也不少。因此,缅、老、柬三国的水泥特别是高标号水泥、钢材和装饰材料等的市场需求量较大,这种现状已经吸引了我国许多建材企业大量向这些国家出口以开拓东盟建材市场。
而在建材中的木材及加工木材方面,东盟国家有着相当强的优势。东盟国家现有的森林面积是21301.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7.2%。其中,老挝森林面积1100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48%,木材储积量16亿立方米。缅甸森林面积3800多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8%。柬埔寨森林面积1000多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0%。木材种类与缅、老两国相近。而越南则共有自然原料林约20万公顷,人造原料林34万公顷,竹子储量约350万株,木材储量比缅、老、柬三国相对较少。木材、加工木材的出口已成为东盟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尽管从价格上看,这些东盟国家的森林产品特别是木材的价格都与国际价格相接轨,一般比中国的木材价格要高一些,但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的商品材需求量在1.6亿立方米,而自产只有6000多万立方米,缺口达1亿立方米左右,进口补充木材短缺不可避免。
从总体上看,中国与东盟在建材的供应和需求方面有着一定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既与各国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限制相关,也与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