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国石材协会发布《一季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其中提及当前石材行业的发展现况:受疫情冲击、市场需求较弱、产品产量大幅下降和库存上升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石材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大幅下降;同时,随着我国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截至4月末,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超过90%,产能恢复率达50%。记者走访泉州石材产业发现,不少石材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通过积极修炼“内功”,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开辟新的优势市场。
转攻国内市场
受国外疫情影响,不少石材出口企业转做国内市场订单,等待国外市场复苏
据《一季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截至4月末,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超过90%,产能恢复率达50%。近日,记者走访了泉州不少石企,了解到它们的现况。采访中,不少企业都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经逐步恢复全面生产,产能也在逐步恢复中。
鹏翔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达欣介绍说,“公司截至目前复工复产率达到90%,生产工人几乎已经返岗,正在逐步恢复全面生产。”尽管生产已经全面恢复,但海外疫情的影响让不少出口型石企面临挑战。谈及目前不少企业发展的现状,王达欣告诉记者,海外疫情对石材行业最大的影响来源于出口订单下降,“目前,全世界都在观望疫情的发展,虽然中国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鹏翔的主要贸易对象,比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仍处于疫情的严重暴发期,导致目前的进出口渠道并不顺畅。”
由于出口订单下降,不少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竭力争取国内市场订单。溪石集团总经理助理周旺茂介绍道,“目前的订单量跟往年相比基本持平。原本我们主营的业务是‘一带一路’的外贸订单,但是受疫情影响,溪石集团及时调整布局,寻求国企、央企、房地产的项目,如今的订单来源主要以国内市场订单居多。溪石集团依然不会停下发展的脚步,未来会继续跟着国家政策走,持续深耕海外市场。”
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也对记者表示,“英良集团的业务量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对于国内市场工程类订单,员工正全力以赴。如今集团的业务量与去年整体业务量基本保持一致,只是业务重心有所改变。”
对此,南安石材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志强认为,“因为国外疫情的影响,不少石材出口企业转做国内市场的订单,这是石企的积极应对,但是无形中也加剧了石材行业国内市场订单的竞争。”
发力转型升级
业界人士纷纷表示,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也让石材企业转变思路,改变原有的营销模式,多元化满足消费者新需求。鹏翔实业除了开展常规的营销之外,积极探索更多方式,通过场景式体验、远程视频方案、线上服务等多渠道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英良集团则利用“工业互联”的思路,将销售“搬”到线上,积极参与水头直播基地建设,同时致力于提升石材工程的智能制造效率……
采访中,业界人士纷纷表示,在当前发展新形势下,没有哪个产业能够独善其身,石材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面对的课题。然而转型升级不可一蹴而就,细化来看,是提升用户体验,是开拓新的优势客户。
刘良表示,“针对国内市场,存量订单如果没有减少,政策刺激力度足够,新增订单就会有所增加,石材企业有望在下半年迎来今年发展的小高潮。针对国外市场,倘若未来国际疫情防控情况出现好转,在国外经济市场逐步复苏的情况下,第三季度末会出现订单的小高潮。石材行业的复苏需要石企抱团发展,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再者,要有大局观,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行业协会积极鼓励企业把握时机,在这个阶段修炼内功,从管理和技术层面下功夫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工程的输出能力、深加工能力,这也是未来石材行业竞争的核心点之一”。张志强谈道。
“转型升级是石材企业必走之路,鹏翔将在再生石产品上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力求使产品更加节能、更加环保,提升顾客价值感。同时,我们也深知,未来已然是用户体验的竞争,因此我们在不断丰富产品功能的同时,将继续升级用户体验,以产品为基础,设计为导向,在终端为顾客带来更好的价值体验、更优质的服务,让更多的再生石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王达欣谈道。
周旺茂也向记者透露了未来的布局方向,“溪石集团不会停下开拓优势市场的步伐,尽管受海外疫情的影响,外贸市场放缓,但我们保持着与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地区的联络,开拓新兴市场的方向不会改变。此外,国内房地产市场也是我们在竭力争取的;人才依然是保证订单销售的核心之一,在大部分企业减少招工的情况下,溪石集团之后还将继续招聘一批毕业生为集团发展注入新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