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发动机的高度是一万一千米,比珠峰还要高两千多米,人们管它们叫‘上帝的喷灯’。我们站在它巨大的阴影中,感受着它通过大地传来的震动。车队由50吨的巨型自卸卡车组成,车上满载着从太行山上挖下来的岩石。一车车的大石块倒进那闪着幽幽红光的大洞中……”
山脉是大地的骨骼,总能激起人类崇敬与憧憬的遐思。科幻电影虽然不是现实,但站在湖北麻城的白鸭山下,仰望着山上斧劈刀削般壮观的山体开采痕迹,观看科幻电影时的震撼轻易就攫住了我们。
惊叹之余令人惊讶的是,这周围的一切并不显狼狈,与“采挖山体造成环境支离破碎”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除了裸露出的开采现场外,山体大半覆盖着绿色的植被;山脚下总占地面积达2.5万亩的中部(麻城)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齐整,秩序井然,一派生机勃勃。
01
犹抱琵琶半遮面?
不!理直气壮搞发展!
麻城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诞生或重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走出了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等47位共和国将军,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红色历史悠久,红色底蕴深厚。
这里还是一座物华天宝的资源宝库。麻城被称为“中国花岗石之乡”,这里的石材矿产储量大、产区集中、品种多且易开采,具有发展石材产业的天然优势。麻城的石材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规范的发展历程后,已发展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龙头。
龙头不好当呵。长期以来,麻城的石材产业一直徘徊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里,主要原因就在于,从传统意义上看,石材产业一贯与环保背道而驰。“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帽子是石材产业从起步伊始就挥之不去阴影,令人始终心怀犹疑。
然而,就是在各地“重拳治污”的大背景下,麻城的石材产业突出重围、逆风翻盘,崛起为全国名列前茅的大型石材产业重地,踌躇满志地奔着“中国石材第一极”的目标持续发展,这其中又有何奥秘呢?
“麻城的石材产业在2017~2018年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从售电量就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来。2017年底,产业园的售电量还是5.61亿千瓦时,到了2018年底就增长到了7.5亿千瓦时。”国网湖北麻城市供电公司发策部主任肖凤枝说,“之前全国各地的环保整治淘汰了一大批不合格的石材企业,而麻城从2013年起就开展了石材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在2014年按照‘集约节约、清洁生产、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思路启动建设了麻城(中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并在2015年和2016年先后被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试点、矿产资源生态开发试点,对石材企业产生了相当大的吸引力。大家都愿意到麻城来发展,也都确实来到了麻城安心发展。”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高站位和强前瞻性为麻城的石材产业扎扎实实地赢来了发展机遇,这让麻城更加理直气壮地宣传、展示、进一步规划发展石材产业:“过去的石材产业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现在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石材产业定位为麻城优先发展工业产业。”
02
靠山吃山,吃得好就是真本事
规划当中的中部(麻城)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包括国际高端石材加工区、国内石材加工区、保税物流区、循环经济产业区等八大板块,建成后将是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同时,产业园下大力气抓健康发展和生态治理,完善石材环保设施,建成矿山污水处理站、矿山车辆冲洗站,从源头对污染进行控制。
2018年,麻城石材产业实现良性发展,当年税收达3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5万人,麻城获得中国石材协会颁发的“全国石材产业集群示范城市”称号,麻城石材也走向了世界,泰国曼谷国际机场、爱尔兰都柏林国际机场等大型建筑都有麻城石材的身影。
靠山吃山,麻城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吃”出了真本事、真成就。
03
电亮白鸭山,助力老区新发展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充足、及时、优质的电力供应体现着电网人的使命与担当。为了更好地服务石材园发展,国网麻城市供电公司整合白果、闵集石材供电区域,于2018年成立了黄金桥园区供电所。回想起过去一年里进行的6次电网升级大会战,所长俞代良仍是满满的感慨。
“6场‘会战’,每次我们都是组织8支施工队,100多人同时作业施工,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停电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会战’中新建的8条10千伏线路共计投资1100万元,解决了石材用电的燃眉之急。”俞代良说,“在建的有220千伏白果变电站、110千伏闵集变电站扩建工程,还有110千伏园区输变电工程已经进入了可研阶段,我们有底气、有信心为麻城的经济发展做好电力支撑。”
与此同时,国网麻城市供电公司加快贫困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专项资金1.19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井井通、村村通动力电等专项工程,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快速发展作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