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水头五载,市场仿佛成为了众多行业先驱心目中新的“聚宝盆”。事实上,除上述三家外,高时、东星、华辉等老牌石企早已在转型增做市场这条路上探索多年,而傲人的成绩也使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石企纷至沓来。时代前行,为何直至今日仍有石企不断加入“市场”圈?而老牌市场持续扩建的背后又潜藏着何种原因?
自10年起,是福建石商叫苦不断的几个年头。“虽然不想承认,但水头石材业确实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场商户如是说道。伴随着全球经济放缓、石材需求量缩减、加之石材辐射谣言的疯传,让本就创伤不断的石材业,经受着一波又一波的打击。如此大环境下,石材市场的利好与火爆,就成为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景线。
弘一大板市场
可市场的火热并不意味着行业回暖。如今的水头,新一代的年轻人开始进入石材行业,小资本的运营投入,使得无需大量本金注入的架子位贸易模式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也刚好成为了各市场商们的潜在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市场经营利润可观,且与传统石材加工厂相比,无需巨额的人力和设备成本,风控权也更好的掌握在了经营者手中。
鹏翔石材城
不过,看似优良的市场盈利模式下,也并不能让市场管理者们沾沾暗喜。自2013年起的市场急剧爆发,使得水头大大小小的大板市场已达50余家。这些规模不一的市场,都以自身的特色立于水头各交通枢纽、十字路口,呈盘踞之势瓜分着供应商和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购客商。雨后春笋般的爆发增长形势下,背后是残酷的竞争事实。剧增的市场,让水头的“消化”能力大增,而逐年下滑的客商量,却支撑不起这般雄厚的“胃口”。自然而然,低价、免租、优惠这类并不怎么健康的经营方式大行其道,让各管理者们在面对残酷的行业现实时,也对市场的未来表示忧心忡忡。
这些规模不一的市场,都以自身的特色立于水头各交通枢纽、十字路口,呈盘踞之势瓜分着供应商和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购客商。
时间进入2017,环保的飓风使诸多前店后厂、管理匮乏的石材厂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对于这些依石为生的老石材人来说,生活仍得继续。行业形势的变化必将带来商机,而敏锐的石商们一眼发现了这些被淘汰的小厂,即是市场绝佳的潜在客户。在今年,创安、成信等市场纷纷拔起,而万隆这类老牌石企也扛着“互联网+”的大旗强势进军市场圈,倾力打造行业第一座互联网大板市场。新兴的市场模式为行业注入新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水头石材业的发展。而站在高起点下的新兴市场模式,究竟能否得到行业的认可和成功,只能靠时间去证明了。
盛达石材城
行业的残酷现实逼迫着市场大洗牌,而另一边,新兴的市场不断冲击着固有的行业模式,引导石界不断前行。未来的皇冠将落入谁手,你我都将作为见证者,一同感受着这个风起云涌时代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