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专家在阿斯旺一个采石场发现了一条运河遗迹
据国外媒体报道,埃及专家在阿斯旺一个采石场发现了一条运河遗迹,据信当年古埃及人就是从这里将用于修建金字塔的巨石漂运到尼罗河的。围绕金字塔的又一个谜团可能因此而得以破解。
石材运输工程量巨大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猜测古埃及工人是通过水路将巨石运往目的地的,因为古埃及的艺术品显示,埃及人用船运输方尖石塔或雕像等大型纪念碑,也曾在基萨金字塔和鲁克萨寺院发现过小运河。
此次新发现的运河,虽然一度曾被填充不用,却是在阿斯旺花岗岩采石场首次发现。古埃及几乎所有的方尖石塔,包括鲁克萨和卡纳克寺院中的,最初的发掘地都是在阿斯旺地区。发现运河的科研小组负责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质学教授理查德.R.帕里萨克表示,“此次的发现是古埃及工匠曾在这一采石场将建造金字塔的巨石装载通过水路传输,而不是从陆地上拖拉过去的,使后一猜测变得完全不成立。”
据最早在2002年发现古运河遗址的埃及古迹保护最高委员会巡视员阿代尔.克拉尼表示,较大型的方尖石塔通常重量都会超过50吨,而采石场内一块著名的未完全完工的方尖石塔据估重量更是超过1100吨,它是类似建筑尝试使用的最大的巨石,后来由于发现由于有暗缝不得不弃之不用,使现代人有幸得以一窥古代建筑学的真谛。开罗美洲大学的埃及古物学者萨利马.伊克拉姆表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怀疑在采石场旧址和尼罗河之间有一条用于水路运输的运河,现在终于有幸得以证实这一猜测。如果古埃及人是用滚轮将巨型石材运到目的地,那未免太慢了。”
专家分析,运河水应该来自尼罗河每年丰水期的泛滥,工人们会在洪水来临之前将巨石放在停于预期水面之下的木筏上,当水面上涨之后,木筏就顺水漂到了目的地。这条运河的河道有可能是花岗岩采石场附近的一条天然裂沟,工人们施工后让它变得更适用,地质学家在运河河道上就发现了与巨石移动处相似的工具痕迹。上述发现是今年三月在开罗召开的第二届地质学国际会议上发布的,它将在明年一月的下一届会议上正式发布。
对游客有吸引力
最初克拉尼及其团队是在2002年欲将这一区域开发成旅游区的,但他们意外发现了一条深约27英尺(合8.25米)、宽8.2英尺(合2.5米)的小沟,其最窄处位于一片牢固花岗岩的大平地之上,起初工人们怀疑这条沟渠是一条更大运河或停泊区的一部分,但挖下去很快就碰到了地下水,所以不得不出于安全考虑再次将这个沟渠重新用沙砾填充起来。克拉尼解释说,“我们无法将运河中的水抽干,让它那样呆着又是旅游点的不安全点,因为那里的水不会消失,会带来细菌成为传染源。”
就这样,这个地方一直保持原样直至2004年,一队科学家来到这里,通过一系列不具侵略性的科学实验来核实是否曾存在一条运河。
勾画古运河轮廓
研究人员使用浅层地震勘测装置来测试该地区地形的变化,沿着想定为运河的区域成直角角度向地面发射能量;科研小组还测定了地下温度,如果有运河存在,那么由于有地下水必然会在此处形成较低气压。研究活动负责人帕里萨克表示,“这两项测试都表明,这一区域确实曾被凿空过。”科学家根据测试数据勾画出古运河的大致轮廓,长度约为456英尺(合139米),但由于不远处前方即为现代的高速公路,还有一座伊斯兰墓地,测试活动无法继续下去。
然而,由于这一地区距尼罗河峡谷仅1.2英里(合2公里)之遥,科学家们认定,这条运河的河床在当年越来越宽越深,直至可能再连接到另一条较大的运河之中。
土壤盐化的困境
随着运河的发现,考古学家还在这里发现了当年采石场工人留下的古代粗糙雕刻和在雕刻方尖石塔过程中使用过的绳索。据专家称,在雕刻的图像中,还有海豚和驼鸟,现在随着海平面上升和盐分堆积,这些动物早已不复存在于这一地区。上世纪六十年代,为防止尼罗河年年泛滥、冲走矿石,政府修建了阿斯旺大坝,自那以后,许多古埃及遗迹都受到盐分堆积的威胁。埃及古物学者伊克拉姆表示,“一般说来,埃及土地一直盐分很高,因为这里以前根本就是海底。当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每年尼罗河水不再定期将陆地上的盐分冲走,因此埃及面临土壤全面被盐分侵蚀的问题。”
在原运河挖凿遗址处填充的沙砾更加剧了这一困境,因为用来填充的碎石使地下水位直接上升至未被保护的绘图位置。作为一种多孔渗水岩石,花岗岩受水分渗透的影响更甚于其它岩石,如石灰石等。在古运河遗址一事上,帕里萨克说,“自几年前重新填充之后,沙砾土之上已再次出现了毛细管水。”为阻止水面进一步上升,科学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建一个粘土屏障层,以防护古运河河道原址,让专家们得以抽空里面现存的水。帕里萨克警告说,“这里正面临灭顶之灾,失去那些独一无二的古器将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