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重庆,曾是一座被石材人遗忘的城市。
当大型石材市场在全国遍地开花时,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除了新世界石材市场及大川国际建材城之外,石材市场依旧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当围城之外的石材行业竞争已趋近白热化时,重庆大部分石企仍停留在石材半成品加工阶段。
如一位受访的石材人所言,“重庆的石材市场亟需一个契机突破。”
如今,这个契机已摆在眼前。
今年以来,随着长江经济带整体开发构想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棋局渐渐浮出水面,“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首次正式出现在政府报告之中。
作为长江上游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的重庆,航运资源丰富,港口密布,通江达海,一头连接长江经济带,一头衔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的大格局,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必将承担起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主场的重任。
许多石材人都在观望,搭上长江经济带战略快车的重庆,其石材市场能否迎来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政策“三板斧”
在内陆地区、长江上游,能被称为口岸的只有重庆,其能否成为下一个石材城?
2014年7月23日,重庆,首届长江经济带战略高峰论坛正式揭开序幕。
会上,由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提出的“长江经济带理应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火车头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增长极,利用天然的长江航道和现代化的沿江综合运输体系推动产业转移、深化产业分工,并降低物流成本。”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中国石材协会会长邹传胜就曾对媒体表示,随着中国石材消费市场重心转移,国外石材荒料登陆中国的路线图正悄然发生改变。“未来的石材行业,将呈现‘市场型’产业园为主导的发展趋势。”在他看来,长江水道、欧亚大陆通道口都是极具潜力的优质股。
这不由引起石材人的遐想——在内陆地区、长江上游,能被称为口岸的只有重庆,其能否成为下一个石材城?
重庆,正处于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机遇之中。
重庆,不仅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和特大城市,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交叉地带。事实上,早在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已将中央对重庆“314”总体部署正式写入文件(即国发3号文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保税港区建设及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为重庆提供了含金量极高的系列政策措施。
今年两会期间,重庆代表团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充分发挥重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重要作用的建议》,强调将重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枢纽。通过两条通道,推动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即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实施向东开放战略,依托渝新欧铁路实施向西开放战略。
由国家发改委起草的《关于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将重庆规划为长江经济带上的三大航运中心之一。据重庆市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重庆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保持在30亿元左右,截止2013年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245亿元。
重庆,正处于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机遇之中。
长江水道、欧亚大通道口等让重庆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优质股。
下一个“主战场”
业内人士指出,在石材行业竞争激烈的现状下,拥有辽阔市场的长江经济带必将成为下一个“主战场”。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1.5%。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
但据宏源证券推算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1.67%,而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率只有51.65%,低于沿海经济带近10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指出,在石材行业竞争激烈的现状下,拥有辽阔市场的长江经济带必将成为下一个“主战场”。
在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中,重庆的发展速度格外引人注目。随着“西三角经济圈”、“两江新区”的建设,重庆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十二五”期间,重庆加快了主城区、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的城市建设。据专家估计,到“十二五”末,重庆房地产开发投资达9900亿元,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左右;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GDP的7%左右。
“重庆的石材市场进展相比沿海地带来说显得格外缓慢。不过,随着政府对石材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这几年重庆的石材企业明显多了起来。”
90年代就到重庆从事石材行业的重庆市罗源商会会长陈建仁,向《海西石材》杂志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房产开发、公租房、社区活动中心、城市广场和主题雕塑建设、旧城改造、工业园区开发与工业厂房兴建以及医院学校、商业场馆、机场车站扩建等,都需要大量石材,因此重庆对石材的需求量还会持续增长。“如今重庆石材的需求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石材用量近年来已超过京津沪等地区。重庆腹地深广,万州、潼南等很多区县在大发展、大建设中的石材用量都很大,最近一两年,重庆区县的石材用量甚至已经超过主城。”
据介绍,目前重庆只拥有6家石材市场,分别为新世界石材市场、大川国际建材城、西部建材城、进川石材市场、绿云石都、走马石材市场,6个石材市场的面积总共不到5000亩。其中最大的石材市场为大川国际建材城和新世界石材市场,占重庆石材年交易需求量的65%。
为何市场需求逐日增长的重庆,石材市场成熟度普遍不高?陈建仁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石材一开始在重庆的市场并不好,这里的建筑很少采用石材,因为从成本上来说,石材无疑要远远高于真石漆。特别注重性价比的重庆人,之前很少采用石材做装修。之前这里的几家石材市场,陆续因为市场萧条而转行做其他产业了。因此,重庆的石材市场的进展相比沿海地带来说显得格外缓慢。不过,随着政府对石材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这几年重庆的石材企业明显多了起来。”
在他看来,“6+1”产业三年振兴规划出台后,重庆的石材行业即将迎来一个高速提升的过程。
2012年8月20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被外界解读为重庆工业复苏的信号。会上通过了振兴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化工、材料、能源、消费品等“6+1”行业的提议,强调在现有基础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及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一个现代工业体系。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重庆“6+1”工业支柱产业将累计投入1.5万亿元,建成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万亿元。
重庆一位受访官员对《海西石材》杂志表示,百亿产业集群涵盖石材行业,接下来重庆的石材行业将迎来一次难得的转型升级机遇。按照大会的规划,这几年政府将持续加大对重庆石材产业的扶持力度,并加强对石材产业园区的规划。在打造大流通石材交易平台的同时,也将奠定重庆“买全球石材、销全球石材”的产业格局。
“原本荒料加工要运回水头,加工完成后再从水头发往全国。然而,石材从重庆到水头再到全国,整个运输成本无形中提高了许多。”重庆贵源石业董事长王振福分析道,一旦重庆的石材产业园成熟起来,借助当地交通优势,将矿山的开采、加工、销售集中在一个区域,缩减中间环节,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西南水陆“咽喉”
重庆是否具备成为下一个石材城的先天优势?
除了市场前景之外,石材人最关注的问题非物流莫属。水头、云浮等石材城崛起凭借的并非资源优势,依托的是其便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
翻开中国地理版图,重庆正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资深区域经济专家李勇表示,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尾,渝新欧大动脉和出海大通道的起点,成渝经济带的轴心,“内河港口以及连接欧洲和中亚的渝新欧铁路,让重庆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战略位置。”
目前除了水运之外,重庆也在大力发展铁水、公水联运,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等运输方式发展迅速。
以重庆“渝新欧”线为代表的通往欧洲的大动脉,成为有效连接“两带”的链接点;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贯通长江经济带;向西南通过云南和滇缅公路直达中印孟缅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加上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以及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等优势,可以说“山城”重庆在物流方面完全可以媲美沿海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南彭公路物流基地是打通通往东盟进入印度洋南向国际大通道的起点。
按照规划,基地将建成集大型专业市场、仓储物流、增值加工、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物流园区,重点发展机电、建材、农用机械、冶金材料等产业,这些都是重庆和东盟贸易的优势产业。通过这一通道,东盟的产品进入西南地区将会更为便捷,重庆的石材出口东盟将比走海运节约2/3的时间。
近年来,我国的石材业与东盟国家的交流正日趋活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0到2013年3年里,双方之间的石材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10年的480266万美元增长到932300.91万美元。一头连接重庆,一头贯穿东盟的南彭公路,无疑将刺激重庆石材市场强势崛起。
据透露,南彭公路物流基地还拟规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并争取“内陆第一个消费型自由贸易园区”试点。该试点一旦获批,境外货物进入园区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这对于促进重庆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意义重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