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有一些农民自发经营石材加工和从事石材交易,由于缺乏引导和统一管理,市场始终处于有市无序的小打小闹之中。南安市领导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自然资源发展产业”的惯性思维和小农经济意识,显然已落后于时代。没有自然物质资源,但只要把握住最关键的资源——市场,通过建设石材批发专业市场,达到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同样可以催生出新的资源优势。
经过认真调研和科学筹划,1998年,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在水头镇破土动工。经过6年的发展,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材城”。现在,市场占地达800亩,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由“中国石材城”、“闽南石材荒料市场”、“闽南陶瓷水暖装饰城”组成。其中“中国石材城”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各种规格店铺1000间,出租率达100%。
“什么石头在水头都能买到。”闽南建材第一市场董事总经理万奕池先生说。历经6年的发展,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已成为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管理规范化程度最高的石材批发市场,这里囊括了目前世界上注册的1000余种石材品色,入驻的国内外经销商有600多家,年交易额达30亿元。
在培育有形市场的同时,南安还悉心培育无形的市场资源。南安拥有300万海外侨亲、港澳台胞和遍布全国各地的20万供销大军。南安市认为这是流动的市场资源,也是构建无形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南安市近年来先后在海外设立联谊会,并在国内各大城市成立13家异地商会,拢聚了一批有实力的营销人才,构建起一张互为联动、涵盖全世界各地的市场信息网络,从而促进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使有形市场得以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看好水头石材产业的集聚效应,全国知名的石材加工企业纷至沓来,一大批本土企业也迅速成长。据统计,1999年以后水头镇每年新办企业100多家,其中石材企业就有80多家。2001年,全国最大的石材企业之一的康利石材集团落户水头,投资4亿元建起了占地18万平方米的大型花岗石加工基地。该厂是东南亚单厂规模最大的石材加工厂,年产值达4亿元。目前,公司将再度投资2亿元,建设三期工程。
康利石材、宝成石业等一些国内知名石材企业的入驻和华辉股份、东升股份、溪石集团等本地企业的高速成长,为水头石材加工产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工艺,促进了水头石材产业的升级。近几年来,南安石材产业引进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的先进加工设备,创新科技成果140多项,新产品不断开发,产值不断攀升。
产业、基地、市场的有效联动,促进了南安石材业迅猛发展。全市现有石材企业1300多家,年产值14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7.4%,石材产量占全国石材产量的40%,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出口基地。
从过去的哪里有项目,哪里有工程,南安的石材推销员就赶到哪里,到让石材业界都知道“要石头,到水头”,水头的石材产业发展取得了质的突破。
水头石材业的发展,带动了机械、辅料、包装、运输、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迅速升级。以服务业为例,小小的水头镇流动人口达10多万人,拥有三家三星级宾馆,同时还有一家五星级宾馆正在筹建中。1999年,水头的财政收入仅为4000多万元,今年预计可达到3.2亿元。同时,水头的石材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官桥、石井等乡镇的石材加工业快速发展,并促进了南安建材产业的整体突破。目前,南安市有建材企业2100多家,年产值超19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3.5%,撑起南安经济的“半壁江山”。
如今的南安人,不再用狭隘的观念看发展,而是立足全国、全球促发展。闽南建材第一市场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国际性建材贸洽会,每一届在规模、规格、参展主题以及贸洽成果上都有量和质的飞跃。今年5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南安建材经贸洽谈会暨第三届中国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吸引了全球800多家建材企业参展,其中境外及泉州市以外的企业占了50%以上展位,水头石材市场的冷暖,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石材业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