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广场、雕刻长廊及县城主要街道两旁,石雕品种繁多,或仿古建筑饰品,或现代人物雕像,或飞禽走兽,或游鱼花卉……造形优美,形神活脱,雕工细腻。在这里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小锤丁当响,庭院出厂房,要说打雕刻,人人有一手。”
曲阳石雕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元。西汉时期曲阳石雕已初具规模;唐代,曲阳成为北方汉白玉雕像发源地和雕造中心;到元代,曲阳石雕达到鼎盛,曲阳艺人在杨琼的带领下营造元大都;建国后,曲阳艺人参加了北京十大建筑、扎伊尔总统府等国内外著名工程。
目前,曲阳雕刻辐射8个乡镇40多个村,雕刻企业、摊点达到2600多家,从业5万多人,其中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企业达20多家,并组建了3家雕刻集团。2006年,全县雕刻业年产值近10亿元,产品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过去一家一户、一村一店世代相传的手工艺作坊,到现在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曲阳石雕走过一条不断创新之路。为使这一传统优势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该县从实际出发,以加快自主创新为主线,以实现雕刻业提质提速为抓手,举全县之力精心走好“四步棋”。
——科学定位,优化发展环境。该县出台了《优化雕刻业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专项治理年”为企业松绑。还制订行业《诚信公约》,规范市场竞争,构建雕刻产业信用体系。2006年底,该县建设的雕刻展厅一期工程完工,投资1.24亿元的石材交易市场开工建设。县雕刻学校与国家专业美院合作,建成国内惟一一所雕刻大专学校,新建的雕刻园区已吸引60多家企业入住。
——加快规模发展,培育龙头企业。该县按照“以城兴市、以市兴业、以业促发展”的思路,扶持培育羊平、党城、文德、东旺、雕刻城5个小区建设,组建3家雕刻企业集团,实现集团化发展,形成以龙头带龙身的发展格局。同时,该县还鼓励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新机制。目前已有6家资产千万元以上的雕刻企业实行了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步入现代企业发展的轨道。
——加强产品研发,走精品化之路。该县雕刻企业与大专院校、研究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专家为技术顾问,使企业设计研发能力迅速提升。曲阳长城雕刻总厂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国外客人的欣赏眼光,他们推出的独特产品深受外国客商欢迎,产品不仅销往欧美市场,现在中东客商也纷纷签单订货。
——构筑交流与合作平台。该县全方位宣传曲阳雕刻,提高“雕刻之乡”知名度,积极倡导“走出去”战略。在去年上海石文化节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该县的雕塑作品以精巧的工艺、独特的设计、浑然天成的艺术感染力被抢购一空。
谈到曲阳雕刻产业的快速发展,县长周立光道出其中秘诀:“传承文化,弘扬艺术;放眼世界,创新不止”的理念,赋予雕刻品文化的灵性,才是“点石成金”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