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建设中的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黑龙江日报记者 邵国良摄
黑龙江日报记者 吴利红
白雪皑皑的松花江静怡美丽。正在建设中的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气势恢宏。远远望去一个个坚实的桥墩,就如已经丰腴了的龙脊,正在吐故纳新、凝结血肉……两岸百姓翘首期盼着大桥通车,早日带来福祉。为了这一刻的到来,上千名大桥建设者迎风雨、战严寒,日夜奋战在施工现场,全力推进工程的进度……
(一)
四九天,龙江大地,气温记录不断地被刷低。
19日晚七时多,木兰松花江边,四周寂静,雪花飞舞。记者乘的车辆碾压着厚厚的松花江冰层,带起层层雪雾。穿行松花江,驶向远距都市的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建筑工地。
离工地还有一段距离,透过车窗,看到空中一束束划破寒夜的灯光,机器轰鸣声日渐清晰。风雪呼啸、机器轰鸣和束束灯光,构成了一幅动与静相宜的雪夜美景。
走进工地,记者看到有五六辆钩机正在几十米高的料场上,紧张作业。另一侧有几名身穿厚厚棉大衣的工人,冒着寒风,正在堆放着一袋袋有五六十斤重的石料。
木兰大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于学新告诉记者,备料工作从去年12月中旬就开始了,到三月份,得备出30万立方米的石料。料场离这里远,加上冬天路滑雪大,石料运送时间长,一辆运料车往返就得五六个小时,石料需要量大时间又紧,必须昼夜抢工期。
钩机操作手一天两班倒。白班从早上五点到晚上五点,夜班则从五点到第二天凌晨。正在值晚班的钩机操作手张明杨说,“这几天的后半夜,刺骨的冷风顺着车缝嗖嗖钻进来,真冷。可活儿多忙啊,一忙也就挺过来了。”
来自宾县的农民李凤在这里搬运石料袋,脸部冻伤有些发黑了。为了御寒,原本穿42码鞋的李凤穿着44码鞋,垫上两个厚鞋垫,穿着妻子织的厚厚的毛袜子。看李凤外衣有些单薄,记者有些不解,他却憨厚地笑着说,穿多了干活易出汗,外冷内热不舒服。“实在太冷了,就回板房里缓和一下,喝口热水暖暖身子。”
工地的建设者们住在临时搭起的活动板房里,屋里搭起炉子取暖。晚上得盖两双被子。为了让半夜回屋暖和的工友们有一口热水喝,厨房的老师傅,每晚都烧五六壶开水。A5标段总工王鑫是陕西人,虽然生活在北方,但是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冷的天。“半夜起夜,知道了什么叫滴水成冰了。”王鑫嘿嘿笑着说。
记者离开工地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工地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一切进行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