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抛光面主要呈现出油脂光泽,且带有较弱的蜡状光泽,个别可呈玻璃光泽,质地细腻。而叶蜡石具有比较明显的蜡状光泽,且结晶颗粒较粗,呈片状定向排列;而滑石结晶颗粒较粗,为细粒至粗粒结构,远没有寿山石的结晶颗粒细小。
用放大镜检查寿山石,可以看到条纹构造,细密有秩,并无纠结,起伏也不大,通常被称作“萝卜丝纹”,是田黄石的重要依据;即使是断口处也呈现光滑的贝壳状,没有参差不齐的明显断纹。
印石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就有偶用滑石制印。古代玺印是以实用为主,因而多采用质坚耐久的铜、玉为印材。
元末,著名画家王冕偶然发现花乳石(萧山石、丽水石)可制印,这可说是石材跻身艺术之林的开始。到了明代中叶,文彭于意外中青田冻石,试着自刻印章,效果很好,从此就在文人中兴起了篆刻艺术。印石较为知名的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