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石材行业还是供不应求的行业。但目前,受国家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影响,再加上各地的石材市场风起云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导致石材产品滞销严重。在近期的一次石材行业发展研讨会上,某市石材商会主要负责人说:“目前,石材企业已进入‘811时代’,即80%的企业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10%的企业勉强保本,只有10%的企业还在盈利。”而“不做等死,做是找死,做不做都是死”,则成了目前石材行业流行的一句话。
以上是近期石材人发布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段话。或许是慨叹过去石材行业的兴盛一去不复返,或许是调侃目前石材市场的两极化非正常现象,又或许是瞎搅和、起哄、唱衰市场之为?
对此,《海西石材》杂志对此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有57%的石材人认为,上述问题未免言过其实,现实情况并没有那么惨;有38%的石材人认为,这是行业发展规律,要正视并想办法解决;还有5%的石材人对此不置可否,觉得市场好像没那么差,但又确实不好,归为持中立态度。
反方
市场其实并没那么惨,7月起已有回暖迹象
海西传媒总经理
甘振任
80%出现亏损,我个人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但是一半左右的企业在维持现况,依靠原有的销售渠道,及工程单等客户在维计还是有的。
周维石业董事长
林时轮
其实没有那么惨。有部分肯定是亏损的,这应该是有些人爱起哄啦!一般来说三分一的公司亏损就会让大家觉得都不赚钱。但这个月的市场份额比前两个月有好转,特别是这十来天以来,询价的明显增多,这证明市场有回暖的迹象。
业内人士
水头老蒋
还没有这么严重啊!有点危言耸听!今年是个转变与转型之年!不认同811,我认为百分之五十比较差,百分之三十马马虎虎,百分之二十还不错!
正方
行业洗牌,这是优胜劣汰的规律
某石材市场策划
庄先生
前期石材行业井喷式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许多城市都在建设石材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想从石材行业里分杯羹。然而事实是,国内房地产不景气,石材商库存压力巨大,多重因素同时影响下,造成生意难做,资金与渠道方面实力较差的企业难免就会有倒闭的危险,但这应该是市场供求环境的自我调节,相信寒冬过去,石材行业还将迎来春天,而哪些优质、创新、成熟的有实力能撑过寒冬的企业,就能享受到春天的阳光。
海西石材城副总经理
任建新
行业洗牌,一定会有人淘汰,这并不骇人听闻,这是自然规律,行业不好就练好内功,科学管理,减少不必要营销费用,控制现金流。洗牌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产能过剩和恶意竞争的问题。所以趋势一定不好,但是石材生意不一定越来越难做。其中也不乏很多企业家在一年前已经看出端倪,早就开始减少进货,清理库存。水头石材批发价格越来越低,矿山价格却上涨,这是行业人对自身的不负责任,抱团控制源头价格刻不容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抛弃企业间成见,统一思想。中国石材人,水头石材人有足够的能力左右和撼动世界石材业。
鹏基石材董事长
张跃前
这两年是个洗牌的阶段,有些不懂经营的人是该被洗掉,如此产业才能升级。没有能力应付市场变化的人就该放弃,这是大自然生存法则。
中立
市场好像没那么差,但又确实不好
石材物联网创始人
洪伟杰
石材行业其实并没有这么差。但是也有这么差。我觉得之所以造成目前的现状,源头并不在于市场环境的因素,而是政府政策的引导。政府总是鼓励企业吞并、重组、转让、兼并从而催生了大型企业集团,所以接下来必然会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倒闭、被吞并,被收购、被重组,因为被打上落后的标签后总是要被淘汰出局的。
现状既已如此,不论是大中小型的石材企业,在当下它们的生存法则应该是什么?
永利矿业的吕嘉伦认为,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尽管现在是石材行业的寒冬,但同时也是很大的机遇,只有调整好心态,比谁能坚持下去,谁能创新进取,谁就能抓住此机遇,积累被淘汰企业的资源。雅高控股徐犇言简意赅地表示未来石材行业中,创新模式,剩者为王。海西股份周勇认为目前苦练内功,终将凤凰槃涅。业内人士水头老蒋寄语未来企业应更注重在细分市场领域中更专注,做好精工品质,精细服务。
一番努力过,如果还是觉得很困难的话,适时地放手也是一种策略。鹏基石材董事长张跃前认为,如果真的太难了,不要死撑,此路不通,并不代表路路不通,企业可以转换行业做。
就像中轻石业近期打出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广告语“石材人,你要快乐”一样,周维石业董事长林时轮也向石材人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他认为,“石材的低迷只是一时的,大家别那么惊慌,也许我们一直过得很平稳,突然碰到风浪会不适应,其实这次这样的风波也好,让大家懂得如何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自保,自救,稳步发展。做企业的就要有长远的计划,哪能任何政策或是大环境不太好就要跑的,就担心倒闭的,这样企业发展不长的,企业就像人一样,也会感冒发烧的,别一感冒发烧就说会死,感冒发烧赶紧先自保,先拿药吃才能控制病情,你说是不是这样的道理啊!”